10月7日,万家岭战役正式打响。中国军队第4军、第66军、第74军向敌军发起了总攻。日军虽然身陷险境,仍具备相当强的战斗力。为了歼灭106 师团,就必须拿下已被敌军先行占领的高地——张古山。张古山山势险峻,易守难攻。王耀武率51师久攻不下,无计可施。74军军长俞济时告诉王耀武:“张古山我不管了,反正两天后,我要上张古山向薛岳报告战况!”讨论作战方案时,众人都觉得张古山不好打。就在这时,张灵甫突然发言了:“师长,张古山就交给我吧!”“你有什么绝招?”王耀武很吃惊。张灵甫侃侃而谈:“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吧?魏国大将邓艾率领精兵从阴平(甘肃文县)出发,经过七百里杳无人烟的地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出其不意地直捣蜀国心脏成都。我们也可以依葫芦画瓢,大军继续正面进攻的同时,挑选精兵强将,从人迹罕至的张古山背面爬上去进行偷袭,一定能够起到两面夹攻的作用。”王耀武批准了这个作战方案。
张灵甫亲率一支突击队,轻装出发,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攀岩爬树,悄然突入敌军后背,全歼山上日寇,一举拿下张古山。疯狂的日军在飞机配合下又夺回了张古山。张灵甫当夜趁天黑再次夺回阵地……如此反复拉锯,双方鏖战五日五夜。其间,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一边下令101师团不惜一切代价支援106 师团,一边打破飞机不夜航的惯例,不分白天黑夜对张古山狂轰滥炸,妄图炸出一条血路。张灵甫部伤亡惨重,他本人也多次负伤。但张灵甫挺到了最后。
由于张古山的胜利,终使日寇 106 师团在万家岭几乎被全歼(只有师团长淞浦中将带几百残兵逃脱),这在整个抗战史上是唯一的一次——万家岭大捷也因此成为著名的抗战三大捷之一。新四军军长叶挺称赞道:“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三立,盛名当垂不朽。”
遗憾的是,尽管取得了万家岭战役的胜利,但在整个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过分强调“寸土必争”,与敌人打阵地战、拼消耗,节节败退。到10月下旬,武汉三镇全部沦于敌手。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万家岭战役虽然成果巨大,可现在的知名度远远不如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大捷。
当时郭沫若担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他委派剧作家田汉前来采访张灵甫等人,以他们的事迹为蓝本编写了话剧《德安大捷》。张灵甫以真名真姓在剧中出现,从此名震天下。
除此之外,田汉还挥笔作词,与著名作曲家任光一起创作了74军军歌: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
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
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
这首激昂如战鼓般的军歌,如今早已消散在历史的烟雾中,但当年,它曾鼓舞了无数热血青年奔赴前线奋勇杀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