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热了 看看古代人如何消暑【4】--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太热了 看看古代人如何消暑【4】

2013年08月06日08:02    来源:扬子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太热了 看看古代人如何消暑

  揭秘

  古代建筑本身有消暑功能

  在古代,中国人用特有的纺织、制瓷器等工艺创造了一件件消暑“神器”,但肯定的是,“神器”再“神”,也不如现代制冷设备,能使环境温度很快下降十几摄氏度。不过,古人的夏天未必难耐,如今盛夏炙热,也许就是人们现代工业、科技发展造成的“副产品”。南京市博物馆的一位文史专家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古人饮食起居都讲究天地与人之间的相互协调。比如居住就很讲究。

  古时房屋高不过树 多用木头也吸热

  首先,除了瞭望塔、宫殿等有特殊用途的政治、军事建筑,一般民居高度不会超过树木。“一方面受限于建造技术,但另一方面,也为人们生活留住清凉。”比树矮,这样树木就会给房子带来遮蔽作用。古时树木也比较繁密,所以站在高处,城市中大部分建筑是看不见的。此外,在房子的地基上还会使用沙、石构成的“海绵层”,它可以吸纳水分,尤其下雨的时候会储藏水分,当天气炎热时,水一蒸发就能吸热。“如今钢筋水泥建成的高层小区,受到阳光直接暴晒,而水泥、金属、砖头在传统意义上也都是属于‘性燥’、‘性热’的,而古代人们的房子、用具、床都是‘性情’温和的木头。”

  房间层高空间大 屋檐走廊能隔热

  其次看内部结构。房间的层高也远比现在要高得多。以前的房子有房梁,顶部呈三角,而且空间很大,非常通风。常被用来放书,所以有“束之高阁”一说。这其实也起到一种隔热的作用,而现在为了节约房子的空间,房子都采用平顶的设计、低层高,压缩空气,房间更加燥热。古代建筑有屋檐和走廊,它们起到过渡的作用:外面如果很热,热空气进入走廊,再进入到房间中,热度已经被大大的降低了,这也是很有效的隔热方法。“冬天正好相反,正所谓冬暖夏凉。”而如今,除了学校或老式小区等地,已没有敞开式的走廊。

  此外,古人还有一项讲究,就是“前水后山”,在自家院子里弄上一个小池子,后院种上竹子等树木,就能很好地调节居住环境的温度,但这对于现在的普通市民则是不可能的。

  这位文史专家认为,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石化燃料的依赖,未来的夏天可能会越来越热,越来越难挨。“先不说工业、机动车,就看我们家里用的空调,虽然房间内制冷,但外挂机在向外排出热气。而热量只是被转移了,并没有消除,还是囤积在我们居住的大环境中。”(实习生 杨超 扬子晚报记者 张可 文/摄)

(来源:扬子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