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纱衣透气性好,又轻又漂亮
◎展品:宋代日月卷草纹罗衫
宋代,最时髦也最实用的夏装就是纱衣了,这种衣服透气性好,重量轻,造型美观,夏天可为外套,冬季则是内衬。在当时开放、宽松的市民社会,美人纱衣不绝于市,而男性也会穿着相应式样的纱制衣物。“小样罗衫,淡红拂过,风流万般做处。”北宋词人王仲甫在《满朝欢》中写出了纱衣之美。
如今在市博馆专题展厅“宋明服饰展”中,就有多件宋代南京人在夏天穿着的纱衣。例如这件“日月卷草纹罗衫”,它是一件长衫,出土于南京高淳花山宋代墓,为当时的男性所穿。时隔多年,罗衫造型如故,在黄色展灯下,光线可以轻松透过前后两层纱,直达橱窗背面的木板。文史专家告诉记者,这件罗衫只有不到40克重。“有一个故事,关于马王堆汉墓里出土的纱衣,可以佐证纱衣之透:当时一名西域商人看见穿着纱衣的老板,胸口有一颗痣,就猜‘你大概穿了两件吧’,老板请他自己动手掀开看,商人没想掀开了十多层,居然还没掀完,可见纱衣有多薄。”
在展厅,宋代纱制服装还有一条纱裤、一套从小衫、到百褶裙、再到“纱袜”的完整女装,以及抹胸等几样小件。“其实宋朝民风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保守,特别是市民阶层,女生一件抹胸或肚兜,外面罩一件纱衣,就能出门。”文史专家告诉记者,宋代崇尚自然,审美观趋于平淡。“相对于唐朝衣着华丽,姑娘还要‘对镜贴花黄’,宋代则追求自然之美。也就是你天生长的样子,那就是最美的样子,清素淡雅的纱衣就是这一审美的体现。”在这些衣服上,宋代人常用刺绣、彩绘,装饰以写实的花卉图案。
D 一组纸扇,扇骨都不一样
◎展品:晚清金陵纸折扇
纸折扇是自古沿用至今的扇风用品,南京的黄梅天湿热无风,古人就用此扇出缕缕凉风。在市博馆里,就展有一组清代的折扇,每个扇骨都是不一样的,木制的纹路清晰、色泽各异,其中还有一把是象牙做扇骨的珍贵折扇,白净如玉,外观极精美。扇面上有的题有隶书、楷书,有的绘以山水花木,都是以扇面题词或绘画作者来命名的,有陆瀛生设色扇面折扇,张熊墨牡丹折扇等。
根据晚清学者甘熙所著《白下琐言》,南京的造扇技术与生意是非常发达、红火的,“纸折扇骨素有盛名”,而且掌握制扇骨技术的人“多聚居通济门外”。
市博馆文史专家告诉记者,馆里收藏的纸折扇仅是古人所用折扇的一个种类。在其发明之前,国内“流行”过孔明的羽毛扇、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济公的蒲扇、最神奇的是一种“摇扇”。这种扇子为木制,类似于车轴结构,安装了一个扇面。使用时,摇动把柄,扇面就能360°转动。“这种扇子是多功能的,不仅能够扇风乘凉,有出土的泥俑证明,这种扇子还被西域的商贩们,用来烤羊肉串,和现代一模一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