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睡冰凉瓷枕,散燥热还能提神
◎展品:宋代青白釉刻花纹瓷枕
现代科学家发现,瓷的传热能力比玻璃高近一倍,是空气的上百倍。古代中国人虽然测不出精确的系数,但在宋代,就发现了瓷器这一特点,将其用作消暑的工具。
在南京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青白釉刻花纹瓷枕”,长近40cm,宽有17cm,色泽青白像玉器,表面刻有浅浅的花草纹,两边凸起中间有凹陷。李清照在《醉花阴》曾写道:“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其中“玉枕”就是一种青白釉瓷枕。“瓷枕是中空的,无论是晚上休息,还是午睡,枕在上面,冰凉清爽,燥热很快就能散去。同时,还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即使不睡觉,枕在头下小憩一会,也能提神醒脑,防止被热昏了头。”文史专家说。
市博馆的这件“青白釉刻花纹瓷枕”来自宋代,出土于南京江宁上坊祈泽池。与之相伴的,还有一件馆藏的“绿釉花叶纹瓷枕”,它个头略小20厘米见方,边角圆润,四周略高中间下陷,表面刻有锯齿形叶子。因为碧绿色的外表,在市博馆,它被大家称作“西瓜”。
“头枕在上面不硌吗?太凉了睡久了会不会头疼。”看着瓷枕,现代人不免心生疑惑。文史专家解释说,“质地硬就会‘逼’着人在入睡后不断调整睡姿,保持身体的运动,这对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使用时,也可以在表面包纱,调整软硬程度,这也能不让头部与之直接接触,避免受凉太多。
“睡觉是最主要的功能,此外它还是古人的‘百宝箱’。”文史专家告诉记者,黄金银两、重要的机密资料也可以藏于其中。相传,黄石公所授张良的《素书》即为其藏于枕中,并一同下葬,后为盗墓人发现,内容遂流传于世。
B 捧“莲花杯”,可吸冰爽饮料
◎文物:清代粉彩莲瓣形瓷吸杯
刚从军营处理完工作,抬头就是似火骄阳。回到府上,打发小厮快去冰窖取几块冰,放进夫人早上刚煮的绿豆汤,凉了就盛一些在这精美的杯中,用杯嘴吸着喝,绿豆全部篦掉了,到嘴里的全是冰凉甜水,不由心生感叹“快哉快哉,此乃人间一乐也”。
百余年后,清军军官心爱的“饮料杯”,就辗转来到市博馆里。这是一对“粉彩莲瓣形瓷吸杯”,造型直接模仿荷花,杯身粉红色,为一瓣瓣荷叶状的,高、宽10厘米上下,长20厘米左右,正好单手掌握,“吸管”碧绿,是花茎的形状。在杯底部,有一个小孔,贯通杯底和中空的吸嘴,它可以篦掉固体杂质,冰凉的饮料就由此流进嘴里。
在“吸管”的背面,还写有“光绪三十四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纪念杯”。在收藏界,这种吸嘴杯还被称为“秋操杯”。据文史专家介绍,“秋操杯”是光绪年间为纪念清军秋季操练而特制的纪念杯,光绪在位时曾经举行过几次秋季军事操练。这件杯子的“光绪三十四年”也就是1908年,当年11月,光绪皇帝驾崩,这次检阅秋操是光绪皇帝在位时的最后一次。
据介绍,这种吸杯最早见于康熙时期,它是当时清代训练军队发放的一种奖品,相当于建国后,刻着单位名称、日期、口号的红字白底搪瓷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