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人生的“第一秩序”【2】--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杨绛人生的“第一秩序”【2】

2013年07月04日15:35    来源:北京晚报    手机看新闻

夫妻二人相互理发,杨绛用电推子,钱钟书会用剪刀。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妻子、情人、朋友”自称“灶下婢”

  钱钟书有今天的著作面世,既是杨绛担负了大多数家庭琐事,更直接的还是杨绛拼命保存了钱钟书许多重要手稿。从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孤岛时期,杨绛在日军传唤她时,拼命地把钱钟书《谈艺录》手稿藏好。钱钟书《围城》创作也正是在杨绛创作的启发下动的念头。为此杨绛节衣缩食,辞退保姆,自任“灶下婢”,让钱钟书减少教课时间全心创作。

  钱钟书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能保存出版是因为“此稿本曾由杨绛女士在兵火仓皇中录副,分藏两处”,书出版后钱钟书用英文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名言:“赠予 杨季康 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钱钟书”。对此,杨绛认为:“三者应该是统一的。夫妻该是终身的朋友,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是知心朋友,至少也该是能做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情人而非朋友的关系是不能持久的。夫妻而不够朋友,只好分手。”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去世后,杨绛整理出版了卷帙浩繁的钱钟书英文和中文手稿。特别是钱钟书英文手稿,还蕴含着钱钟书先生想写而未能完成的英文《管锥编》。杨绛写出了一家人感人至深的散文集《我们仨》,这个书题原来是女儿钱瑗准备写而未能完成的。杨绛把这个称之为:我们仨失散了,留下我独自打扫现场,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如果说专家们总是把人生的主要时间花在专业上,那么杨绛的专业应该是守望家园的园丁,而且无怨无悔。即便如此,百岁杨绛回忆中有女儿童年因为看着妈妈要批改众多学生作业而不能陪她玩,含着眼泪抡起小拳头作势要砸作业本情景;有因告诉钱钟书女儿离世消息后钱钟书伤心而难以承受的后悔。杨绛的“家”承载着百年悲欢和深切动人的人生温情,闪烁着理想的光辉。

  选对专业嫁对郎

  杨绛是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其实这远远不足以概括她。杨绛一路走来读书、操持家庭是她的主业。杨绛最出彩儿的是她的决断力。著名学者钱穆曾出席过钱钟书和杨绛的婚礼,并曾和杨绛一路北上北京。他曾当面夸赞杨绛是个有决断的人。

  在教会小学读书时,杨绛就曾为救一个掉进泥坑里的小伙伴而顶撞老师嬷嬷。在东南大学图书馆翻书翻到了希腊悲剧,从此决定专攻文学,一心要考清华大学研究院学文学。在清华,她碰到了钱钟书并成了钱钟书夫人。杨绛一生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她对事业和家庭的决断。杨绛一心想到清华读文学,却因为清华大学不招女生,只能读东吴大学法学预科,后读政治学专业;曾有机会去美国卫斯利学院(宋庆龄姐妹的母校),但因不愿给老父亲增加负担,也不喜欢政治学专业,从而拒绝了。由于她的坚持,终于如愿以偿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读了外国文学专业。而一入清华,杨绛就戏剧性地碰到了钱钟书,并确定了恋爱关系。与多数人理解不同,他们并非感性地一见钟情。70多年以后,杨绛谈起这一段说:“人间也许有一见倾心的事,但我无此经历。”杨绛和钱钟书还是略有曲折经过相亲相恋才走到一起的。这也符合杨绛理性的人生态度。杨绛回忆道:“钱钟书曾和我说他‘志气不大,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我觉得这点和我的志趣比较相投。”杨绛就是这么决断地“选对专业嫁对郎”的。

  1942年,困守上海的杨绛在戏剧家陈麟瑞、李健吾的建议下接连写了四个悲、喜剧,在文坛上声名鹊起。以至于那时人们只知杨绛,当日后钱钟书写出《围城》后,人们介绍作者时就得说他是杨绛的丈夫。

  以杨绛的学识、才华而能恪守家庭琐务,这本身就是奇迹。更神奇的是钱钟书先生也是不断发现杨绛的才华的。钱钟书本来就对妻子赞不绝口,被人称为“誉妻癖”。20世纪70年代末,杨绛写作《干校六记》时,钱钟书并不看好,但等看了几章后立即为杨绛写了一篇小引。待到杨绛写出《洗澡》后,钱钟书道:“你能写小说,您能无中生有。”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