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04日10:28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 高学历不再代表“精英”
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数据,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这标志着我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普及化,必然淡化大学生身份。18-22岁的同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大学生,如果还认为有大学生身份,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那恰恰会导致大学生难就业。
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举行2019年第四场新春新闻发布会现场(来源:教育部网站 )
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后,要求全社会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每个受教育者在规划学业、职业发展时,不应该再以学历为导向,而必须以提升能力为导向。更进一步,全社会也要逐渐改变“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的意识。大学生就业,就是普通劳动者就业,这有助于形成“能力社会”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在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很低,大学生确实还可以说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但是,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学历的价值已经降低,假如再追求学历,必定会出现学历泡沫和学历高消费——以前追求本科学历,现在追求硕士、博士学历。这和通过高等教育普及化整体提高国民素养,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教育现代化目标是相背离的。因此,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发展教育和评价人才,都必须破除“唯学历论”。
在能力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不是按身份,而是针对其本身的能力和素养。因此,“镀金”之说已无多大意义,包括出国留学获得“海归”身份,现今都已经贬值。要获得好的工作,必须靠自己的能力和本事,而不是靠一个身份就可以轻松就业。当然,这需要我国用人单位建立科学、公平的人才评价体系,以此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引导所有劳动者改变重学历不重能力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