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新闻热点

毛腊生:从初中生到“大国工匠”【4】

——记航天科工十院航天风华铸造大师毛腊生

2016年09月29日15:48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做事用“匠心”

  人生短暂,精力有限,做事如不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将难以取得成绩。明白这个道理的毛腊生,用40年的时间做好了一件事,就是“读懂”砂子,做好产品。

   “苦、脏、累”是铸造行业的“代名词”,与毛腊生一起工作的多名同事因吃不了这份苦,受不了这份累,先后转行或跳槽。但身材瘦弱的毛腊生,却怀揣一颗“匠心”,用40年的执着扎根铸造一线。

  毛腊生有多次机会离开铸造一线,进入相对轻松的技术管理岗位。但他的“魂”好像被黄砂“勾去”,仍旧坚持在生产一线。“当‘知青’参加劳动时,第一次接触铸造就喜欢上了这个行当,能干一辈子,心里很满足……”“砂子是有语言的,只要你读懂了它,它就向孩子一样听话……” 平时不善言语的毛腊生,谈起铸造和砂子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在许多人眼中,整天与冰冷砂子打交道的毛腊生,内心充满平静。但每当回忆起两次赴京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吴邦国亲切接见;200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视察贵州航天十院时专程到家里看望;2009年受邀在天安门观看自己参与生产的产品接受祖国检阅等情景,毛腊生却异常激动。“我只干好了自己该干的一件事,没想到党和国家却给我这么高的荣誉。这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谈起历历在目的往事,毛腊生眼睛有些湿润。

  男儿有泪不轻弹,周围的人不会想到,一向坚强的毛腊生也会当众痛哭。2009年,在参加国庆60周年盛大阅兵仪式某型号产品舱体抢制的关键时刻,毛腊生得到了母亲病危的消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一边是厚重的使命,一边是深爱的母亲,他必须做出选择。在用最短的时间衡量后,毛腊生默默回到砂型前,用行动做出了无声的选择。在母亲出殡的那天,匆匆赶到的毛腊生,这个在各种铸造难关面前从不低头的汉子,怀着没能好好尽孝的愧疚和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的遗憾,趴在棺椁上嚎啕大哭……

  随着名气的增大,一些企业纷纷向毛腊生伸出了“橄榄枝”,甚至有私营企业老板许诺:来我这里管技术,活一点不累,工资翻倍。毛腊生对此却婉言谢绝。毛腊生“对外”吝啬,“对内”却十分慷慨,他将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掌握的高超技能,毫无保留的传给了后来者。他所带的10余名徒弟中,2名成为了国家技师,6名成为了高级技能工人,就连徒弟的徒弟,已有多名成为了生产骨干。他没有“门户”之见,对小组其他人“有求必教”,并利用“毛腊生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一平台,积极提升整个班组的技能水平。“没有航天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尽最大努力回报航天!”毛腊生认真的说。

  也许,每个人对毛腊生成功背后的原因有不尽相同的解读。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或许就是毛腊生从初中生到“大国工匠”华丽转身的最合理诠释。

  如今,近60岁的毛腊生仍旧奋战在熔炉旁和砂型前,与成千上万个执着于信念和事业的航天人,共同铸造着中国航天事业辉煌的今天和美好的未来!

(责编:周子玉、管业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