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从海上进攻时,总是从没有设防的海岸线登陆突破,然后再与陆上的中国军队进行陆战,而不是海战。淞沪抗战就是日军从浏河口、杨林口、七丫口突然登陆,疾速包抄守军后路,然后再从陆上多个方向对上海发起合围,致使淞沪守军腹背受敌而导致失败。

  那么,中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未来敌人如果再次入侵怎么防?最笨的办法就是“全线防”。建立1.8万公里长的防线,构筑工整,部署兵力,处处设防,将海岸线打造成一个坚硬的外壳。比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和法国的马其诺防线。这种防御工程量浩大,防不胜防,基本上很难达成战略目的。其次,就是“重点防”。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兵力,在海岸线上设立若干个要点,放弃一部分海岸线,以点控线或控面。如果敌人从非要点或要塞上陆,再在要塞之外设立若干机动兵力,通过要塞坚固阵地防御和机动歼敌二者相结合的办法将海岸线全部控制起来,目的就是不使其突破我海岸一线防御阵地。再次,就是“陆上歼”。把海岸线完全放弃,让敌人突击上陆,将敌人放到陆地上来打,或者说是“诱敌深入”。在海军弱小,在海上拦截不住敌人,而陆军又强大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这种办法。以上就是站在大陆军的角度对海岸防御在作战上的具体办法。

  如果站在海军的角度来看是不是还有另一种办法?如果把敌人来自海上的入侵比作二点一线(敌母港为出发点,我方海岸线为敌到达终点,中间为海上航线)的话,也有三策:第一策是“攻敌岸”,攻击敌人的母港出发点,挫败敌人的进攻企图,将敌歼灭于母港内。比如日本攻击美国的珍珠港。第二策是“远海攻”,在海上打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在敌进攻的海上途中将其歼灭。还有一策是“近岸攻”,将敌放到我方海岸线附近的海上,通过近岸作战,以近岸导弹和其它火力够得着的兵力,通过以陆制海,以空制海和以海制海,在我陆海空三军联合火力打击下,将敌“拒止”在滨海区域。这三策中,上策是“攻敌岸”,中策是“远海攻”,下策是“近岸攻”。无论哪一种策略,都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目前,国防中的海防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重陆轻海的“大陆观”制约了人们对海洋的思考。建设一支远洋攻势海军是一个投资大见效慢的巨大工程,花同样的钱用于建设陆军比建海军更容易取得眼前的利益。我们不能等到未来海洋权益被侵犯时,再发展国家的海上实力。

  (作者系国防大学学者,曾经在海军五种型号的驱逐舰、护卫舰上担任过舰长。)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