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学子调研博物馆发展 建言助力文化强省争做排头兵--人民微博--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微博>>微博快报

安徽大学学子调研博物馆发展 建言助力文化强省争做排头兵

2013年07月18日10:59    来源:人民微博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7月18日电 安徽大学历史系团委在7月13日发布长微博(微博地址),向网友介绍2013年暑假实践活动情况。据介绍,为进一步了解博物馆在安徽省“文化强省”战略中的作用,7月6日-10日,安徽大学历史系团委组织的校级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10名同学在队长靳悦的带领下走访了省城合肥的文博、文化场馆,建构一群文博事业爱好者眼中的博物馆形象。

队员访谈安徽博物院副院长李治益

    安徽文化底蕴足 文化传承有特色

    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安徽三大区域文化极具特色。黄山、天柱山、九华山,长江、淮河、巢湖,老、庄、管仲、三曹、朱熹、朱元璋、陈独秀、胡适、陶行知,桐城文派、金寨红色文化,文化里有山有水也有人,更不乏引领时代潮流的光辉典范。而全面、直观承载这些历史和记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莫若博物馆。

    队员们实地走访或参观了安徽博物院、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李鸿章故居陈列馆(李府)及包公园、三国遗址公园、徽园、世博安徽馆、安徽名人馆、安徽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等文博场所。据了解,免费开放以来,全国博物馆年均接待观众4亿人次,每馆比免费开放前平均增长了50-70%。安徽博物院副院长李治益认为,在大好政策的推动下,安徽省的博物馆事业处于整体快速上升趋势,安徽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的本省文物,也吸纳了很多文博事业热心人士捐赠的藏品。这些有助于“在不断做好本省文化宣传的同时,加强与其他省份合作,开展交流展览和展品借换展出。”很明显,这些措施是有效的,“刚免费开馆的时候一年大约有17万游客,现在每年都过百万。”

    当然,与发达地区相比,处于中部地区的安徽文博事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李治益坦言,近年来安徽文博事业在总体建设与发展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对观众服务理念的提升、文化产品的开发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博物馆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十二五’末,将基本形成以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为龙头,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构建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博物馆资源共享平台。”如何在博物馆界的竞争日益加剧的趋势下,发挥好、利用好民办博物馆的作用,与公办博物馆一起形成合力,显得尤为重要。安徽博物院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开展“1对1帮扶”,与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加强对接,进行指导。

    草创于1981年的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在2003年由安徽省政府批准为我省第一家民办博物馆。10年来,该馆董事长袁泉、馆长宣繁秋多次在皖南与周边省份乃至国外的古董商人竞购文物。与其去赞叹算得上气势恢宏的6万件私人馆藏,倒不如去肯定他们对徽文化的执着热爱与保护文物的迫切心情。“民办博物馆与公办博物馆的不同就在于,民办博物馆馆长不仅要付出大量的金钱,而且还要付出更大的心血和精力来经营博物馆,使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讲解员朱全芳见证了该馆艰辛却很有成效的发展历程。

(责编:王捷、侯钧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