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冒雨在合肥工业大学做问卷
滨湖新馆明年建 我有想法供参考
“陈国公主金面具,陈国公主靴子,银丝网络,有木有很帅气!省博霸气!”队员们在微博中赞叹省博正在举办的内蒙古文化交流展。赶着暴雨出发,顶着烈日访谈,队员们却丝毫不减热情,时不时发条微博实时向其他实践团队播报一下。历史系团委各个实践团队在网络上的交流热火朝天。
可惜,下次再去时,你不一定能见到“陈国公主”了,倒不是因为她思乡返回内蒙古。而是省博新馆又在策划建新家。今年元月17日《新安晚报》报道,省博将在合肥滨湖新区再建一个“滨湖新馆”,目前使用的政务区“新馆”将变身为合肥市博物馆。
调研中,19%的人认为博物馆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自己的特色,与其他博物馆大同小异;还有很多人希望博物馆能够增加娱乐互动,提高游客的参与热情。很显然,传统的博物馆并不完全适合居民的胃口。面对巢湖岸边、渡江战役纪念馆北侧、“滨湖中轴线”附近约10万平方米的新馆规划地,队员们又有了新想法,自己也尝试着先设计一番。
到皖南看黄山,到皖西品茶,到皖北吃酒,到皖东观花鼓,到安庆听黄梅,到九华拜菩萨,到皖中省城看什么?“得来一点震撼的!”“要不按安徽省地图建?”“把全省的特色文化按照实际地理位置缩放在馆的各个方位!”“‘文化强省’不能仅是传承,还得借力,要科学、可持续地带动经济发展,在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同时,借力文化,协同发展衍生行业。”“可以根据功能区的不同设置,在各个体验区里把酒文化、茶文化、小吃文化、戏曲文化都囊括进去,给大家最直观最真实的感受。”“特色文化小工艺品做起来,肯定不比义务小商品差!”“如果主体设施不能使用,也可以在周边另行安排用地,形成微产业集群。”“要开辟四通八达的公交专线,加大宣传,做好保障。”……
这些想法或欠考虑,或显稚嫩。但不能否认,这确实是新一代青年对博物馆完善职能的诉求。这也并非个别人的心声,《2013-2017年中国博物馆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当前,“博物馆在类型上更趋多样化。除了常见的综合性、历史类、自然类、艺术类外,更是出现了综合数字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等一些新形态博物馆。过去的博物馆主要是历史和文物的陈列,更像教科书,现在要让博物馆更加贴近生活。”
这还是国际上博物馆发展的整体趋势。刚过去不久的5月18日是第37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动态的方程式凸显了博物馆的普世性质以及它们对社会的积极影响,而它囊括的非正式教育结构、当地社交空间、跨代人的联系纽带、以现代方式展示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保护藏品开展的创新实践等五个层次的内涵,则十分具体地要求突出博物馆的社会功能,要把博物馆打造成为从事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传承、展示的人文殿堂,打造成为国民教育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打造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符号。
这也正是队员们的初衷。刚刚结束实地调研的靳悦表示,“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被拒绝过、被质疑过,但怀着做好实践的热情与认真,我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进每一份问卷、每一场访谈中。传承、创新、弘扬、发展,我们也有接地气的‘中国梦’,我们想客观分析博物馆的发展状况,结合实际与市民的建议,为博物馆发展助力‘文化强省’战略贡献小小的力量。”(通讯员 方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