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四成大学生接受裸婚,能理解“假离婚”【2】--强国社区--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社区>>强国新闻

《态度》之“青年价值观”调查特别报道(二):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四成大学生接受裸婚,能理解“假离婚”【2】

2013年05月06日16:19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与“闪婚”、“试婚”、“丁克”相比,更多人能够接受“裸婚”

    “闪婚”、“试婚”、“丁克”、“只同居不结婚”、“裸婚”……这些新潮词汇,诞生于新时代青年中多样的婚恋形态,多元化的婚恋观念。

    超四成受访者表示,如遇到合适对象,不排斥裸婚;但“闪婚”、“试婚”、“丁克”赞同率较低,约为两成。超八成受访者不接受“丁克”,认为孩子是保持婚姻稳定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上,男女对“丁克”态度差别不大。相较而言,女性更无法接受“试婚”和“闪婚”,她们认为“闪婚”失之轻率,“闪婚”后很可能“闪离”。“只同居不结婚”的支持率最低,不足一成。

    尽管如此,本网志愿者在访问中还是遇到了一例成功的“闪婚”。毕业于武汉大学的80后海归林夕(化名)就职于一家国有企业,今年28岁的他初为人父,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我和我妻子就是‘闪婚’,因为我们两家父母彼此熟悉。结婚到现在,感情不错。我觉得,是否‘闪婚’要看对方的人品。”

    择偶途径:九成希望“自己找”,不认同相亲网站和电视征婚

    多数受访者坚持自行发展恋爱关系,虽不完全排斥“亲友介绍”,但“总觉得别扭”;对于近年来爆红的《非诚勿扰》等相亲节目和一些相亲网站,普遍不太接受。

    华中科技大学毛兵(化名)认为,“爱情和婚姻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见面后几十分钟就决定是否在一起是不负责任。”也有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能够接受各种相亲方式,“长辈介绍、相亲网站、《非诚勿扰》之类都可以。至于电视相亲,即使在台上没有牵手成功,相信电视的广告效应也可以让我通过其他方式找到对象。”武汉大学女生王巍(化名)如是说。

    为避税而假离婚,四成大学生表示能够理解

    “为了避开房产交易税而假离婚,你同意吗?”,面对这一敏感问题,支持者和赞同者几乎各占四成,其余受访者表示“无所谓”。

    反对者坚信,假离婚不道德,会伤害婚姻的纯洁性和神圣性。支持者认为,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假离婚也是无奈之举。持“无所谓”态度的受访者认为,是否假离婚取决于经济能力,“毕竟大部分工薪族攒下一笔钱不容易。”

    还有一些受访者就假离婚现象的原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南京大学的唐奕(化名)说,“这种行为是用家庭幸福交换金钱,如果产生不良后果,就是自讨苦吃。所以做决定前,应该充分考虑风险和收益,孰轻孰重。”

    剩男剩女:交际圈狭小、眼光挑剔

    由于工作或学业的原因,一些适龄青年交际圈狭小、与异性交往经验不足,或者眼光比较挑剔,是“剩”下来的主要原因。

    北京大学一位在读博士曲洋(化名)自嘲自己是“剩男”,他坦言,“像我这样的博士生、研究生,每天待在办公室做项目,放眼望去,没有一个女生,久而久之,都不敢跟女生说话了。”曲洋虽有过几次恋爱经历,但都以失败告终。今年寒假,在亲戚的介绍下相亲过几次,“本认为亲友介绍挺靠谱,至少他们会先筛一筛学历、家庭状况等条件,但是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双方见面的时候比较尴尬,我对那些女生也有些说不清的情绪,就是生不出好感。”现在,相亲失败的曲洋更加倾向于自由恋爱。

    编辑手记

    很多在校大学生虽然已满法定婚龄,但人生体验不过刚刚开始,这或许能够解释本次调查中受访者的婚恋观富于理想化色彩的原因。他们对爱情和婚姻有着美好的憧憬,虽然更多可能是在精神层面辗转腾挪。多数受访者将人品性情和价值观置于择偶时的首要考量,将物质条件放在第二位,强调“夫妻双方共同奋斗”,不少女大学生坚信“女性也要有自己的事业,要经济独立”,理性而乐观的态度和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价值观的深入体现,也是经过现代文明濡染的自由意识和独立精神的展现。而对于闪婚、丁克等现象既保守(对自己)又开放(对他人)的态度,则是包容多元、尊重多元的精神在婚恋观上的释放。

 

    实习生:李楚翘、张丹、张贵鑫、黄星、易明洁、文朝、王梅、秦铭、龚紫薇

    编辑:袁孟秋 

(责编:袁孟秋、欧兴荣)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