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鼎昌:病死香港——吴鼎昌(1884~1950),原籍浙江吴兴,生于四川绥定,字达铃。他出生官宦家庭,早年就读于成都尊经书院,后官费留学日本,入东京高等商业学校,其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回国,执教于北京法政学堂。后任中日合办本溪湖铁矿局总办、江西大清银行总办。1912年以后,历任中国银行正监督、袁世凯造币厂监督、中国银行总裁、天津金城银行董事长、盐业银行总经理、内政部次长。1922年1月,任盐业、金城、中南、大陆四行储蓄会主任,成为金融集团的首脑。1926年盘购天津《大公报》,自任社长,投靠蒋介石,从此摇身变为国民党的鹰犬,使《大公报》的立场从“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变成为国民党张目,鼓吹反共的工具。吴鼎昌后任总统府秘书长,成为蒋介石的高级幕僚。1926年7月至1937年,先后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总委员会委员、全国钢铁厂监察委员会主任委员、农本局理事长、中国国货联合营业公司董事长、国民政府实业部部长兼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四部部长等职。吴鼎昌有句名言,“政治资本有三个法宝:一是银行;二是报纸;三是学校,缺一不可”。他曾出主意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结果弄巧成拙。1949年1月去职,赴香港做寓公,1950年8月23日病逝于香港,享年67岁。
熊式辉:一介草民——熊式辉(1893~1974),江西安义人。字天翼。他从小习武,六岁读千字文,熟读四书、唐诗、易经、左传等;十五岁考入江西陆军小学;十八岁毕业于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并秘密参加同盟会。熊式辉曾任淞沪警备司令、江浙皖三省“剿匪”总指挥、江西省政府主席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熊式辉受命负责“接收”东北,成为林彪手下的败将,他本人也从此失宠于蒋介石,退任虚职。国民党逃离大陆时,熊式辉由于蒋对他的冷落而举家迁往香港。1954年7月,熊式辉到台湾,但不为陈诚所容,连蒋介石的面也未能见上。最终完全沦落成一介草民,后又迁回香港。1974年1月21日病故,终年81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