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距離現實有多遠
入了高爾夫球的行當,每個人都會心懷夢想,老虎伍茲、麥克羅伊、曾亞妮、魏聖美、馮珊珊……偶像就在眼前,能否和他們比肩,這要看造化。
李佳穎說,“以后想打職業賽,我就每天努力,再練多一兩年去國外發展吧。”
張建軍則想得更多:“兒子打高爾夫也是誤打誤撞,剛開始是為了鍛煉身體。俊斌身材已經很好了,去打國家隊選拔賽,教練很看好他﹔關鍵在於,誰堅持下去誰就成功,現在打好了沒用,18歲打好了才有用。”
高爾夫球選手的成功往往和出國打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因為美巡賽、歐巡賽才是世界頂級賽事。“我們要一步步走下去,下個月帶他去打希望賽,明年去美國,未來路很長。”張建軍說,現在並不想給孩子太大壓力,“去美國打球,家長必須跟過去,否則效果沒那麼好﹔孩子獨自在國外生活還需要時間磨礪。”
在爸爸面前,張俊斌是個單純的孩子,但走向賽場,他必勝的信心和豪情就出來了,完全不是13歲男孩的范兒。“我比較喜歡較短的洞,容易抓鳥(小鳥球)。”張俊斌說,“距離長的一杆上果嶺當然很開心,但並不好打﹔有過一杆進洞的經歷,感覺很爽。”小俊斌的偶像是泰格伍茲,“我就是想遠遠地看他打球,也不會狂熱追星。”他已為自己定下來了十年計劃,那就是10年后打大滿貫。
記者在採訪中留意到,很多家長的心態很平穩,孩子打球不為名利,隻為健康和樂趣。毫無疑問,金字塔的基礎越扎實,中國“老虎”出世的幾率越高,這是必然的規律。而讓孩子多一項技藝,人生多一抹亮色,社交舞台上多一條渠道,何樂而不為呢?
花錢游戲拒工薪子弟
一直以來,高爾夫球都被貼上“貴族”的標簽﹔當這項運動步下“神壇”,漸漸為老百姓所接納、認可、參與,時尚、休閑、紳士成為高爾夫的新注腳。
培養一名高爾夫球選手需要哪些費用?我們來算一筆賬。
“現在青少年賽的報名費倒不貴,像匯豐賽就是300元(去年免費),廣東省巡回賽500~800元。”張建軍說,但這不包括500~600元的下場費(球車、球童費、果嶺費等),“通常來講,省內比賽一場要3000元左右,省外比賽要5000~6000元,主要是路費、住宿和吃飯費用較高,帶教練去會更貴。”如果暑假去美國,一個月下來要20萬元。
記者問道,培養孩子打球,每年要投入多少錢?
張建軍粗略算了一筆賬,“不出國就沒那麼高,一年大約20萬~30萬元,主要費用包括:教練費和比賽費。將來如果要出國,肯定要辭掉工作了。”如此說來,從10歲開始到20歲成才,一個家庭要支出200萬~300萬元。
在這方面,廣州市高爾夫球協會有成功的經驗,那就是聯絡一些有社會責任感的球會,免費向青少年開放球場,這對於推動中國高爾夫球青訓有著重大的意義。
不少球員家長通過媒體呼吁,球會應該向優秀青少年高爾夫選手提供公益球場,“在發展青少年高爾夫運動方面,海外有很多成功經驗,像美國、泰國給予青少年非常大的政策扶持。”
張建軍告訴記者,兒子每年要打130場球,僅場地費一項就要10萬元,他也感覺有些吃不消。“這方面觀瀾湖球會做得非常好,為青少年球手減免了很多費用。”張建軍說,其實,小孩子也不敢多練,“練多了會疲勞、厭倦,十年磨一劍,要慢慢來沉澱。”
關天朗在美國大放異彩,國內高爾夫球界群情振奮。家長們希望這不要成為一陣風,很快又恢復平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