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費面臨的最大難題是消費能力有限
■“收入增長跟不上支出增加,總感覺手裡的錢不夠花,消費時也就多了顧慮”
從長期看,隨著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居民收入雖然也取得了一定增長,但不可否認的是,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增速都要大於居民收入的增速,這導致居民在消費時心有余而力不足,消費能力受到限制。
范劍平認為,這兩年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勞動力報酬比重的回升比較明顯,但是政府和居民部門分配關系的調整相對滯后,下一步政府在個人所得稅和增值稅方面都有改進的空間,應在讓利於民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比如,很多中國制造的商品,在中國賣得比美國都要貴,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出口商品把增值稅退掉了,而內銷商品仍有很高的增值稅。
國內外產品價格上存在較大差別還有一個重要負面影響,那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網上代購和海外旅游購物數量和金額的快速增長,導致部分國內消費能力外流。降低增值稅稅率,間接降低我國商品的銷售價格,可以減少部分消費外流。
除了收入分配格局這個根本性問題外,范劍平認為,“通貨膨脹對老百姓的實際購買力、對消費能力的侵蝕也是非常厲害的。”
“吃飯和租房,佔用了我每個月的大部分花銷。”於峰說,物價現在漲得快,每個月光在飲食上消費就要超過1000元,再加上1000多元的房租,兩項加起來就基本上花完了自己可以周轉的錢。
高房價下,買房子成為增加即時消費、加快消費升級的重要限制因素。由於前些年房產價格上漲過快,佔用過多的家庭資金,因此居民花費在旅游、家電、家具的升級換代方面的資金便明顯減少。
於峰說,國家對房地產市場實施調控政策,他一邊攢錢一邊關注房地產市場價格的變動,等著房價“探底”再出手。可最近樓市成交量的大幅上漲讓他心裡沒底了,“眼睜睜看著我相中的幾個二手房價格不降反升,有大花銷的時候心裡更不是滋味兒。”
“收入增長跟不上支出增加,總感覺手裡的錢不夠花,消費時也就多了顧慮。”於峰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