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十年:旅游業讓生活多姿多彩【3】【2】--人民日報記者個人空間--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日報記者個人空間>>人民日報記者王珂報道集>>通訊

跨越·十年:旅游業讓生活多姿多彩【3】【2】

王珂  崔鵬

近5年來,我國陸續實施了《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加快發展旅游業促進就業的指導意見、加快發展鄉村旅游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戰略措施。為促進旅游業發展、加快旅游業升級,國家旅游局先后與安徽、吉林、廣東等20多個省區市簽訂旅游合作備忘錄或合作協議。
2012年09月27日08:01        手機看新聞

  雲南騰沖為游客展示的少數民族風情表演。人民視覺

  帶動作用日益突出,社會效益更加顯著

  旅游業是“轉方式”的重要途徑

  旅游業是一個綜合產業,涉及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各個環節,這天然地給旅游業賦予了更多綜合帶動作用,社會效益顯著。

  就業是民生之本。由於旅游業環節眾多,恰恰能在吸納社會就業方面發揮著獨特的優勢。在北京,五道營胡同居民自發組織開設了幾十家商店,這為前來參觀游覽的游客提供了留下來的理由,讓他們能夠真正感受老北京胡同文化的內涵。在胡同裡,還有不少人家開起了家庭旅館,提供各種特色休閑服務。據統計,“十一五”時期新增旅游直接就業約300萬人,帶動間接就業約1700萬人。目前,我國旅游直接從業人數超過1350萬人。

  發展旅游業對拉動消費、擴大內需具有重要意義。國際金融危機肆虐期間,各地和旅游企業充分運用價格杠杆,通過發放旅游消費券、價格優惠打折等方式,有效拉動了居民旅游消費。如今,許多地方都把旅游作為促進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途徑。旅游業在消除貧困方面也作出了積極貢獻。據不完全統計,通過發展旅游已使貧困地區約1/10的人實現脫貧。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各地紛紛把紅色旅游景點作為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教育基地。鄂豫皖三省將每年8月的第一個星期日確定為“大別山紅色旅游日”,免費開放紅色旅游景區,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紅色旅游真正讓“紅色精神”深入人心。

  旅游是最好的潤滑劑,是不同國家和人民加深了解、深化友誼的催化劑。10年來,我國出境旅游快速發展,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已擴大到146個國家和地區。在此期間,我國與日、韓、美、俄、歐盟、東盟等國家和組織的旅游合作機制日益深化﹔內地與港澳旅游合作機制化、發展水平有新的提升﹔大陸居民赴台旅游成功實施並快速發展,旅游對台工作獨特優勢得到彰顯。

(責任編輯:財經實習、聶叢笑)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