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里
2019年03月03日09:09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加快释放土地资源使用红利 让土地“活起来”
土地是万物生长和立足的基础,是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要素,也是“三农”问题关注的重点。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出让收入“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要求,可以发挥我国土地制度的特色和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过,由单一的土地资源带来的收益,在提倡农民收入稳定、多元化的背景下,就显得途径有限,很容易造成土地“失血”现象的发生。农民在失去了土地所产生的稳定收入后,就会给乡村振兴带来其他问题,而且都是很现实、急切的问题。
让土地持续产生收入,为农民保收、增收,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所要面临的重大政策性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土地是集体所有的资源,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纵观农村的土地类型,无外乎有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和其他经营性用地等。之前,很多土地分散在村民各家各户,资源分散、不能高效利用。而解决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就是要让土地“活起来”,加快土地资源使用红利的释放,让农民更多受益。
我认为,首先要促进土地经营权的灵活流转和使用,在保持基本土地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把土地的产权理顺,放活经营权。按照中央的有关顶层设计和部署,土地资源潜力挖掘所产生的价值最终是要让群众受益。因此,各地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的先行先试在规模上可以适度延展,为土地出让收入“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积累宝贵经验和探索可行的模式。
四川仁寿县水利村深化产权改革,盘活宅基地,贫困村变幸福新村。(人民视觉)
其次,涉及到农村宅基地的方面,要严格坚守底线。农村宅基地的制度是基于我国农村发展实际的独特制度。在充分保障农民相关权益的基础上,在可控范围内适度放宽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从资金、技术、运营等方面为农村带来焕然一新的变化,激活宅基地蕴含的价值。
最后,其他经营性用地可以适当用在以产业为支持、以乡村为特色的产业发展上。通过实践,我们都有这样的认识:单一的产业不能振兴乡村。要促进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多样发展,为乡村振兴带去特色,就需要在农村发展适当的规模型产业,新增一些经营性用地。因此,在严格坚守底线,确保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不突破建设用地规模、不破坏生态环境和人文风貌的前提下,进行统筹兼顾,才是长久之计。
总之,乡村振兴需要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让群众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