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新闻热点

奚全生:铸剑人生【2】

——记航天通用测试技术带头人奚全生

2016年09月29日15:40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长风破浪会有时

  时代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的警示,而责任则是无声的庄严召唤。信息化浪潮引发了新一轮军事变革,2002年,我国面临着由防御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的重大考验。为了保障作战效率的发挥,确保战时完好率,满足全天候、多任务的作战需求,迫切需要一套具有快速反应能力、机动保障能力、高强度持续保障能力、通用扩展能力、信息共享能力的测试保障装备。

  这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由于型号种类繁多,缺乏技术资料,工作几乎是从零开始。奚全生接到任务后,调集最优秀的技术人员进行反复论证,终于一个大胆而富于创新的方案浮出水面,那就是抛弃对国外测试设备的模仿,用自主研发的通用性自动测试系统。当各方专家听完他周密的方案汇报后,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就此航天测控公司在他的带领下打响了通用测试系统研发战役。

  新的考验如巨影矗立面前,这必是一场持久战,他充分认识到工作的艰难并做好长期拼搏的准备,按照航天管理的模式建立行政、技术“两总”系统,组成了一支20多人的“老、中、青”三结合的科研团队,并亲自担任项目总指挥。几年间,他与技术人员一道不断往返于北京至部队之间,分析需求、测绘数据、制定方案、验证实验……为了一项测试流程,数不清经过多少次分析与验证,大家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早日完成通用测试系统,交出一份完全合格的答卷。

  此项任务毕竟非同小可,在项目初期工作异常危险,大量数据需要从装备中获取,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我们是把脑袋别在裤腰上进行工作,安全是第一位的”他经常这样叮嘱大家,每一次对接试验都令他牵肠挂肚,项目组在他的领导下,集思广益、因地制宜,一堵废弃的高墙作为被测件的掩体,一条百多米长的电缆建立了测试通道,在这样简陋的“实验阵地”上,项目组完成了大量测绘工作。正是由于缜密的策划与措施,在几年的装备对接测绘中,没有发生任何安全问题。

  作为团队的领导,他不仅关注“战役”的进展,更关心爱护每一位“战士”,他总是如数家珍地说起项目组的每一个同志:总工程师于功敬是典型的“拼命三郎”,永远冲锋在前;年龄最大的技术总监郝大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是队伍中的“定海神针”;“老黄牛”杨广志,长期出差在一线,妻子怀孕、生产都顾不上回家照顾;还有“急先锋”软件开发人员马好东、赵峰、高宁,“智多星”硬件设计人员王振华、王琮等等。

  2005年元旦前夜,奚全生处理完公司最后一件工作,想念远在前方的战友们,他决定立即启程前往探望。当飞机着陆在小城之后,天已经完全黑了,可部队还在远郊的大山里。时值隆冬,大雪纷飞,山高路险,同行人员劝说着“咱们在市区住一晚吧,太危险”,“不,我们就是来和他们一起过年的,一定要赶过去”他坚定地说。就这样,他们乘出租车连夜向深山进发,到达时已是深夜,当大家听说奚总来了,已经入睡的他们一咕噜爬起来,仿佛见到家中的亲人,心中倍感温暖,信心陡增。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几年的努力,通用测试系统在2005年顺利通过鉴定。该系统覆盖了十几种型号的测试,国产化率达到98%以上,关键部件全部自主生产,它的成功不仅表明一项重大科研任务的完成,更是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武器装备综合保障能力,同时作为航天测控公司通用测试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为今后在各领域通用测试设备与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责编:周子玉、管业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