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强国新闻>>新闻热点
人民网>>强国新闻>>正文

走进石井四郎与“731”部队的食人魔窟

——人民网“重走抗战路”采访团访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

2015年10月23日12:59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重走抗战路”采访团走进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采访(汪晓涛 摄)
人民网“重走抗战路”采访团走进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采访(汪晓涛 摄)

“731”,简单的三个数字背后,代表的是1933-1945年侵华日军在我国东北进行细菌武器研究和细菌战指挥的部队番号,揭示了日军以惨无人道的暴行,占我国土、亡我同胞的历史罪证。

踏着秋风扫下的落叶,人民网“重走抗战路”采访团来到哈尔滨平房区新疆大街47号。这里是“731”部队旧址,是日军准备和实施细菌战的策源地和大本营。即便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旧址——四方楼只留下残存的地基,我们依然能从高耸的锅炉房烟囱、锈迹斑斑的毒气实验室楼梯上,找寻到这里惨绝人寰的暴行的痕迹。

旧址的东侧,是刚刚落成两个月的“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新馆。10000平方米的展厅被划为六个部分:“侵华日军细菌战”、“731”部队、“人体实验”、“研制细菌武器”、“实施细菌战”、“毁证和审判”。通过陈列馆里的10050件文物、650幅珍贵照片和大量的证言、供词、模型、视频,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能真实、立体地感受这个“食人魔窟”的野蛮和暴力。

实验室里的反人类罪行

一幅幅被定格的黑白照片,一件件恐怖的实验用具,一份份查有所据的证人证言,都在控诉着八十年前那个罪恶的实验基地,以及他们的核心人物——石井四郎。

作为医学博士的石井四郎,是细菌战的狂热分子。他认为制造生物武器“省钱、省料,又具有不可估量的杀伤力”,对日本来说一举两得,是一种理想的侵略进攻方式。他“缺乏资源的日本要想取胜,只能依靠细菌战”的主张迎合了日本当局和一大批军国主义分子的野心。

从1933年的背荫河实验场,到1938年的“平房特别军事区”,再到1940年下属的五个支队,石井部队不断扩大。1941年,石井部队为掩护其细菌战的罪恶活动,启用番号“满洲第731部队”。至此,“731”成为隐藏在科学外衣下的庞大特种部队。

专注的另一面,即产生恶魔。从1939-1942年,“731”部队凭借着最先进的科研设备,累计培养了639.5公斤细菌。石井四郎也拥有了三项引以为豪的“专利发明”:石井式细菌培养箱、石井式滤水器、石井式陶瓷细菌炸弹。而陶瓷细菌炸弹也是细菌战的主要武器之一。

对苏联的诺门罕战役,对中国的宁波、衢州、常德战役,他用丧失人性的所谓“研究成果”——鼠疫菌、鼠疫跳蚤、陶瓷细菌弹,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成为一个彻底的细菌战犯。

然而,据馆藏资料记载,战后日美达成一项秘密交易,石井四郎把多年研究成果交给美国,以此为条件,换取“731”部队所有成员免于战犯起诉,最终让他获得了逃脱审判的机会。

人体实验:“食人魔窟”的野蛮与暴力

“是谁害得我母亲刚刚二十几岁就失去了丈夫!是谁害得我哥哥才两岁就失去了父亲!是谁害得我一出生就没有父亲!”这是受害者李鹏阁的女儿李凤琴对日本政府的控诉。

展厅里,一个电子计数器不停跳动,每跳动一下,就是代表增加一个受害者的名字。遭“731”部队以“特别移送”手段运送到“特设监狱”被杀害的反日人士有1550人,他们中有战士、有爱国志士,有地下组织工作者。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李鹏阁便是其中一个。

野外,被实验者被绑在十字架上,投撒的细菌弹爆炸后,弹片冲击其裸露部位,致使感染细菌,简单消毒处理便被返回做效果观察……

寒冬,被实验者身体冻伤后,用0-100度的水反复浸泡,得出结论是,冻伤治疗需在37度的水中浸泡效果最好……

50多种细菌和病毒,42个实验项目,1550个“人体样品”,其过程和结果令常人难以想象。

铁证如山 历史和屈辱不会被忘记

1945年8月,为防止罪行曝光,关东军总部命令“731”部队在撤退前焚烧资料、杀害人证、炸毁设施。然而正如陈列馆新馆的设计寓意“黑盒”一样,虽然盒子里承载了“731”部队不为人知的秘密,但红色的光束会将盒子切开,秘密终会被公之于众。

二十年多以来,陈列馆的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取证、寻访查找到有关“731”部队的资料达到五千万字,通过整理编辑出的资料集达到166卷。2001年和2007年,美国在解密的日本战争罪行机密档案中,包括了三份人体细菌实验报告书,共1522页。

日军“731”部队的黑暗与丑恶、野蛮与暴力,是用无数中国同胞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采访现场,来自浙江的人民网网友顾富林说:“我们过去都是从网络上、电视剧里零星了解到这个事情,今天系统地看过之后,内心非常震惊、气愤。原以为细菌战的主要受害者在东北,原来江浙和沿海地区也是一个重灾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只有把自己建设得更强大,才不会重蹈覆辙”。

(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何晶茹、陆加杰、王先进、张素玲) 

下一页
(责编:于红林、王喆)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强国社区今日热点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