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亲情观调查:希望婚后不与父母同住,但求保持“一碗汤的距离”【2】--强国社区--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社区>>强国新闻

《态度》之“青年价值观”调查特别报道(一):

大学生亲情观调查:希望婚后不与父母同住,但求保持“一碗汤的距离”【2】

2013年04月26日14:36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感情表达含蓄,只用文字诉说感激

    尽管大学生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在表达情感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沉内敛依然深入骨髓。几乎所有受访学生都表示,从未对父母说过“我爱你”,认为这种表达方式过于热烈和直接,用文字表达要舒服得多。贵州大学的小覃说,“节日或者父母生日时,我会给他们发短信或者写祝福卡片说我爱你、感谢你。”还有学生认为,写下的祝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更加真诚。

    也有学生很羡慕西方文化中张扬而随性的情感表达方式。“在欧美影视剧里,看到家人之间习以为常的亲吻和说‘我爱你’”,很羡慕,但真的不好意思说出口。”

    孝敬父母,自我感觉做得不够好

    “如果孝敬父母的满分是10分,你能给自己打多少分?”多数学生给自己的评价是5~7分,他们认为,自己还是学生,一是没有经济来源,要向父母伸手要钱;二是不能经常陪在父母身边;三是对于父母生活的细节关注不够,心有愧疚。比如,很多学生并不确切记得父母生日,只记得大概的月份,所以会提前为父母准备生日礼物,避免错过。

    兰州大学的小陈说,“我只记得他们生日在哪个月。我爸爸生日时妈妈会提醒我,而妈妈的生日我可以在QQ空间看到,然后打电话送祝福,在QQ上送礼物,以前还会给他们画画。” 一名北大学生说,“很惭愧,我不记得父母的生日,也几乎没有为他们过过生日。”

    多数异地求学的学生表示,一般情况下寒暑假都会回家。不过,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他们而言,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希望在节假日期间多参加社团活动、打工、支教或是旅行,增长见闻、锻炼能力,“工作以后,可能就没有这么多机会了,假期回家看望父母不是我的首选。”贵州大学的小覃说,“也知道父母想我,知道自己应该回家看看父母了,但又更想做自己的事,所以只要他们不提,我就不回家了。”

    愿意全力照顾父母,但不倾向于与父母同住

    80后、90后群体中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在父母养老问题上,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采访中发现,虽然大学生普遍表示会尽赡养父母之责,却出于“婆媳关系”、“公媳关系”难题的担心,仍希望保有小家庭的独立空间,与父母住在距离较近的地方是最理想的状态(如一个小区)。只有在自己经济能力不足,或父母难以自理的情况下,才会优先选择共同居住。

    同时,所有受访学生无一例外表示,不愿让年迈的父母入住养老院,自己和兄弟姐妹会承担贴身侍奉父母的义务。而考虑到工作和抚养下一代可能精力不足,不得已时不排斥雇佣保姆或护工。

 

相关调查问卷(网络版):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调查问卷之青年群体版

“我心中的当代中国青年”调查——“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调查”之非青年群体版

 

(责编:袁孟秋、陈苑)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