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Q史》:72洞,洞洞有故事【2】--高爾夫--人民網
人民網>>高爾夫

《高爾夫Q史》:72洞,洞洞有故事【2】

2013年07月18日14:58    來源:新快報    手機看新聞

銅頭,稀泥,勺子……

還有其他稀奇古怪的高爾夫球杆名字我們的世界不斷在變,語言也隨著在變。現在我們經常用的流行詞匯,可能很快就會out了,100年以后,什麼雷啊,山寨啊,聽起來可能都會覺得非常古怪。所以,我們其實不應該嘲笑以前的高爾夫球杆名字傻乎乎的,即使它們名叫“銅頭”、“稀泥”、“勺子”……

2號球杆曾經被叫做“銅頭”(brassie),“稀泥”(mashie)是5號鐵杆的名字,“勺子”(spoon)則是3號和4號木杆,更搞笑的名字是“舔杆兒”(cleek)、“小稀泥”(mashie-niblick)和“中稀泥”(mid-mashie)!

記得的奧古斯塔球場嗎,創建者瓊斯,就是那個贏了13個國際頭銜之后,在28歲光榮退役的業余高爾夫選手,1930年他曾贏得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大滿貫:英國公開賽、美國公開賽、英國業余冠軍賽和美國業余冠軍賽,當時他的老推杆叫“厄運珍妮”,敢情這根球杆從來隻會給它的對手帶來厄運。

可惜的是,20世紀20年代以后,鋼制球杆的普及結束了這個球杆球頭一定要相配的傳統,這些瘋狂的名字也就漸漸被人遺忘了,一個個都隻有數字標簽了。

倒霉小鳥成就高球術語“小鳥球”

常聽說打出一記小鳥,高爾夫術語小鳥(birdie)指的是球手在一個球洞上獲得了低於標准杆1杆的成績,不過它是怎麼由來的呢,一說是來源於19世紀美國俗語中的小鳥(bird),當時bird在美國俗語中意思和cool(酷)差不多。

《高爾夫Q史》則記錄了一個更有趣的故事。高爾夫球手George Crump在大洋城舉辦的一次比賽中打出一記高高飛向空中的球,剛巧打中一隻飄過的小鳥,小鳥應聲落下,那顆高爾夫球呢,也幸運地落在距球洞僅僅幾英寸遠的地方。高興的喬治成功打出了遠遠好於預期的成績,“小鳥球”也應運而生。

可惜的是,沒人知道那隻影響重大的小鳥的下落。

(責編:張瑾琳、胡晶晶)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