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庄园门楼
叶氏庄园建筑群
大河网讯 2013年7月,商水县邓城镇邓城村入选成为河南省首届传统村落之一。所谓传统村落,顾名思义,应该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的村落。邓城镇邓城村的入选可谓是实至名归。古代的邓城人用“仁义礼智信”书写了属于他们的传奇,给今天的邓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而今天的邓城人也正用勤劳智慧铺就自己的幸福小康路。
历史悠久 经贸发达
邓城镇邓城村位于商水县的西北部,北靠沙河,地处平原,气候温和,盛产粮棉。自古便凭借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贸云集之所。
据史料记载:自东汉及魏晋皆为屯兵之地。另有碑文:“邓晨、邓艾演兵之所”。邓晨即汉光武帝刘秀之妹湖阳公主的丈夫,二十八星宿之一,东汉中兴名将。自邓晨在此屯兵起,即开始围寨筑墙、挖沟壕,以防外敌入侵。三国时魏国大将邓艾受命在陈蔡之间屯田、兴修水利,使农业大有发展,惠及当地百姓,而得名邓城寨。因村庄背靠沙河,水陆交通便利,经贸发达,故邓城的名字传达开来。
历经朝代变更、战乱洗礼后,明洪武初年,邓城成为了一个有二三百人买卖的露水集,每日日出而聚,日落而散。至清咸丰年间,邓城富绅叶含秀集四方力量修筑邓城土寨,并在寨的东西两端建有朝南而开的两层八角楼状的大、小城门各一座,城门宽丈许,可通大车。寨墙高两丈,宽丈余,护城河宽两丈,深两丈。工成后,四乡豪绅、众工匠纷纷迁入,人口迅速增至三千多口。商业空前繁荣,一市八街,店铺林立,其中酿造、药铺、棉布、日杂、山货等各种贸易名气远播省内外。每日赶集者人数多达两三千人,辐射半径二十余里,时为商水县第一重镇。
邓城叶氏靠诚实守信的发家传奇
说起邓城,绝对绕不开的话题就是曾经富甲一方的叶家。关于叶家的发家史民间有很多传说,但据记载,诚实守信才是真正使叶家兴旺几百年的秘诀。
相传叶氏来祖叶邵逸祖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明末清初因“官派移民”移居此地。其夫妇在邓城集开一小茶馆维持生计。一日,一山西客商在此歇息饮茶,因疏忽将所带的钱褡忘在了茶馆。叶邵逸发现后打开一看,里面装有金银、账本文契,他知道事非小可,忙把包裹收好,以待客商来取。客商回头寻找时,他们原物归还,其中财物丝毫不少。客商深为叶邵逸的忠厚实诚感动,他拿出部分钱财表示酬谢,但遭到婉言谢绝,就与叶氏结为异性兄弟。
随后,客商以合伙做生意的名义,提供资金从山西运来货物交其销售,还屡赠巨款为其置田,并资助其经营。由于叶氏忠厚诚信,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加之客商毫无保留地授以经营之道,很快他们家便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富户。“诚实守信”是叶氏发家的根本。
百年不朽的叶氏庄园
来到邓城,一定要到叶氏庄园里逛逛才不虚此行;这就好比去了北京,肯定要参观故宫是一样的。
具有“中原小故宫”之称的叶氏庄园堪称邓城之瑰宝。据载,叶氏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就想建一座百年老宅。于是,设法从宫内得到故宫布局图纸,后做了些许改动便按照图纸开始建造,在子午线上设置了五个门,以示风水不如皇家。经几代人的努力,至叶方科时,正值清乾隆盛世,耗费白银百十万两,建成叶氏庄园。
叶氏庄园依河而建,是一个东西宽200米,南北长100米,占地20000平方米,以三个大院为主的叶氏庄园建筑群。现存由西向东一号院,又称“三进堂楼院”,它以前、中、后三个院组成而得名,共有楼房96间,二号院为“无照门”,因大门到后座楼五道门都在中轴线而称,现存楼房35间;三号院因地势高而称为“高门台”,现存楼房30间。
叶氏庄园三处主体建筑,是我国典型的硬山式四合院组群建筑。叶氏的建筑从气势、风格和装饰艺术上都很讲究。整体显得威武高大、富丽华贵,布局严谨合理。
现存完好的一号院坐北朝南,建筑讲究。整个建筑都用每块重达十余斤的水磨砖而建,均坐落在六级直壁青石台阶之上。砖与砖之间用白灰糯米水粘砌,砖缝极小,墙面平直。历经风雨、地震,而少有断裂破碎。
房屋布局合理,共分前、中、后三个院落,周围为转厢楼房,故无院墙。院内房屋错落有序,前后高,中间低,而又以后面正房为最高。站在后楼窗户前,整个古镇与蜿蜒曲折的沙河尽收眼底。院子之间以中心建筑两侧的甬道相通。
房子屋脊处均用微派砖雕装饰,多为连续花纹,题材为缠枝花卉或莲纹,而正脊、脊头、樨头处又间砌有奔马、水牛、云龙等走兽。门楣上的砖雕则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变,有牡丹、蝙蝠、鹿(象征富、福、禄、寿)等。叶氏住宅的砖雕多用技术难度极高的透雕、圆雕技法雕刻而成。因此,叶宅砖雕上的物体各个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除了砖雕,叶氏的木雕也可圈可点、精美绝伦。门楼上的“百龙竟翔图”便是证明。这百条龙是用名贵的木材采用透雕、圆雕的手法雕刻而成,它们矗立于大门之上,瓦檐之下。遒劲的刀法在木上凸出浑圆而富有肉质感的龙身,卷舒出没在云朵之中。群龙或成昂首向上状,似欲翱翔于天穹;或怒目奋爪而下,似欲吞噬眼前的一切;或屈身弓背,似欲腾身而去。
勤劳智慧的邓城人创造新生活
如今的邓城,是一个古典和现代相互融合的地方。村里除保留了大量古建筑外,还新建了很多现代化的住房。百姓们除在自家地里种植农作物外,大多还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意。唯一不变的就是现代的邓城人依然坚守着“诚实守信”的古训。
邓城村里,街道宽敞整洁,现代化的二层民居临街而建,文化广场是人们锻炼娱乐的场所。大街上,商铺林立,商业繁荣,衣食住行等所需的各种商品应有尽有,时不时地会飘来一阵邓城猪蹄的香味,若不是赶到放假,还能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据该村村主任介绍,由于现在地少了,农活机械化了,村民们有了大量剩余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有的在家门口开个门市部、买卖各种商品,有的到城市里去卖早点,平均每年每户都有几万元的收入,现在村里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
“大家都知道邓城的猪蹄好吃,可俺村里的人做面食也是一绝,杠子馍、油条、花卷…样样都好吃。不管是县城里,还是周口、郑州都有俺村里的人在那卖面食。”当被问到村里除了猪蹄,还有啥特色时,村主任说。
古人在邓城所创造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如今的邓城人正在用勤劳智慧营造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苗海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