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9点半左右,全国文保单位、392岁的三潭南塔遭游船撞击
三潭印月被撞掉一塔
8个半小时后拼搭复位
肇事的是浙江外事“静逸号”游船
两位蛙人将老塔从淤泥中捞起,可惜重新复位的南塔略有倾斜
本报记者 杨晓政 本报首席记者 李阳阳本报实习生 赵超群
昨天早晨6点,当所有三潭南塔的石块被打捞上岸、拼接完整,恢复三潭印月景观后,杭州西湖景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
作为杭州的重要标志,复建于明代1621年、今年初刚升级为全国文保单位的“三潭印月”前晚昨晨遭遇非常事件——
前天晚上9点半左右,三潭中的南塔,被一艘游船撞到,392岁的老塔应身而倒,“扑通”埋入了湖底淤泥之中。
8个半小时之后,也就是昨天清晨6点,南塔的所有石块被蛙人打捞上岸,并在文物部门的指导下,拼接完整,安到了原来的位置上。
此事成了昨日微博、微信、各大论坛网站的热点。
三潭印月被撞成两潭,而后又匆匆恢复的这8个半小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清晨时分,找回最后一块南塔“拼图”
昨日清晨,太阳还只有微弱的光,两位蛙人师傅从水底淤泥里捞起最后一块石塔“拼图”,塔边几艘工作船、巡逻艇上的西湖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们都松了口气。
整个打捞过程经历7个小时。
文物专家指点施工人员恢复石塔造型,施工船上的师傅抱着一捆捆竹竿搭警戒线,另一位工作人员则忙着打电话给广告公司:“喷绘围布不用做了,石塔立刻就能重新站立起来。”
原本景区是有两手准备的,万一石塔零件不能一下子找到,就要围栏石塔水域,白天继续寻找。
复位后的南塔包浆少了,位子也略有倾斜
“幸好只是轻轻撞倒,石塔部件并未破损,三潭印月景观恢复原貌。”西湖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说,被撞后,石塔水上部分倒入湖中,若是倒在硬地面上、或者磕在船身上,就麻烦了。
拼接完工的南塔看起来白了许多,另外两塔跟它一比,就像是刚刚晒好日光浴——那种深色调的文物外衣,其实还挺珍贵的,业内叫做“包浆”。
南塔损失了包浆,再仔细观察,重新复位的南塔略微有些倾斜。
石塔最下面的部位是一个石头圆台,南塔圆台的东边半个微微露出水面之上,西边则被湖水刚刚没过;石塔最上面的葫芦顶也稍稍有一点点歪;葫芦顶下的两层宝盖原本应该基本平行,这下子,看上去也不那么完全规整了。
画舫来不及转向撞向南塔,亲历者回忆出事瞬间
作为西湖文化遗产的重要实证、南宋西湖十景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潭印月是杭州人的心头肉。
到底是怎样的事件,让南塔遭受此劫?撞掉石塔的画舫当时出了什么事?
有传言称,撞掉石塔的画舫是为避让小船而撞上石塔,当时小船没开灯光。不过,记者昨晨从苏堤乘手划船赶往三潭南塔时,船工老周一脸委屈地说:“都说是小船的错,冤枉啊,昨天晚上我们根本没开工!”
7月29日傍晚,武林广场上空闪过一道闪电,接着一阵轰隆隆的雷声。傍晚6点,西湖水域管理处马上给船工统一发短信:“为了您和游客的安全,手划船、自开船从现在起,(包括夜游)停止经营,谢谢合作。”
当时,西湖上的非机动船一律归航,湖面上西湖手划船一条都没有,因此,不存在大船为避让小船而撞上石塔的可能。
昨天,西湖水域管理处通报了事情经过:
前天晚上21:25,浙江外事旅游汽车有限公司游船分公司“静逸号”游船载客夜游,年轻的驾驶员孟师傅没瞭望到位,偏离既定航线。
事发瞬间,孟师傅猛抬眼,发现石塔已经在眼前,他急急打了倒挡,并努力让船头向左转弯,不过已经来不及了,船越过南塔外围两道钢制护栏,船头上翘并搁浅,船的右前侧最终刮擦到塔身,392岁的老塔应身而倒,跌入湖中。
随后,西湖水域管理处、西湖景区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相继赶到了现场。
“当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船上游客陈先生发了微博,这句话,真是说中了杭州人听此消息后的第一感受。
因为船身倾斜,船上几十位游客向较高的那头聚拢,心里害怕忐忑,幸好,西湖救援船很快赶来,紧急疏散完毕,船上乘客均未受伤。
游客陈先生回忆撞塔一瞬,说:“想起来,跟泰坦尼克号撞冰山的角度还真有点像。不同的是,我们船强、塔弱;《泰》是船弱、山强。”
对游船驾驶员来说,本应熟悉无比的三塔,怎么会一头撞上?
驾驶员孟师傅承认:当时在玩手机,看新闻
他驾龄并不短,非新手,可能将面临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杨晓政 本报首席记者 李阳阳 本报实习生 赵超群
在西湖上开画舫几十年的许师傅告诉记者,对西湖游船驾驶员们来说,“绕着三塔转一圈,是一条闭着眼睛也知道路的游线,石塔的位置在哪里,就好像家里的牙刷杯在哪里一样清楚”。
那么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肇事画舫为何会撞翻三潭南塔?驾驶员有没有证件?今夏酷暑缺电,西湖景观照明暂停,是否影响驾驶员视线?前方是不是有小船,驾驶员为了避让而撞塔?
这些善意的揣测,被“驾驶员玩手机”的事实击倒。昨天,驾驶员孟师傅在西湖水域管理处做案件笔录,他低头说:“我当时在玩手机,看新闻。”
事发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驾驶员正在用手机看新闻
对于西湖游船驾驶员们来说,“绕着三塔转一圈,是一条闭着眼睛也知道路的游线,石塔的位置在哪里,就好像家里的牙刷杯在哪里一样清楚”。
也许正是因为太熟悉这片水域,年轻的驾驶员孟师傅一边看手机新闻,一边开船。
这种行为,用业内术语说,叫做“没有注意瞭望”。在昨天西湖景区管委会的官方新闻通稿中,被定义为“违规操作”。许师傅说,黑夜,驾驶员的湖面视线,最远不过10米。而船是没有刹车的,一般速度行驶时,大约需要30米的水面滑行距离,才能停船:“驾驶员当时发现南塔时,距离肯定已经不到30米,所以来不及绕开南塔。”
开船的驾驶员有没有证?
有证,而且不是新手
孟师傅属于浙江外事旅游汽车有限公司游船分公司,他开的船叫做“静逸号”,限坐50人。
西湖水域管理处工作人员答复,孟师傅是有上岗证的正规游船驾驶员,大约30岁左右,驾龄并不算短,“并非新手。”
今年上半年,因为种种原因,西湖各大游船公司营业额大幅下降,这个夏天,各游船公司大都同时开了黄昏游和夜游,希望补上。
杭州这个夏天特别热,夜游生意反而比往年好。因此,好多公司都鼓励驾驶员加夜班。
比如,有的公司是“二八开”,超正常工作量部分,驾驶员可以拿到20%的业务提成;有的公司是超量部分,每船奖励300-500元等等。
“游船驾驶员很辛苦,压力大,神经紧绷,可能想玩玩手机放松一下。”业内人士说。
事发时那么晚,游船还能荡西湖吗?
西湖水域管理处答复,按规定,周一到周四,游船最晚的靠岸时间是22:00,周五到周日为22:30。
而且,只有所有船只靠岸,水域的两位救生员才能下班。“有时个别船只超过时间,我们必须硬等它靠岸,才能放心,救生员才能回家。”
事发时为21:25,所以,静逸号的游览时间,并没有违规。
被撞掉的南塔
当时到底有没有亮灯?
昨日,几位西湖画舫驾驶员、西湖手划船船工们纷纷告诉记者:“另外两个塔,灯都是亮的,被撞南塔的灯,已经好几天不亮了。”
不过,负责三潭石塔开灯关灯的湖滨管理处工作人员否定了这个说法:“昨晚,三个塔灯都是亮的!”他说,三塔内有灯泡,通过水下电缆和岸上的路灯相连,每晚工作人员在开灯时都会进行检查,是否路灯亮、塔灯亮,一旦发现塔内灯泡有问题,就会立刻更换,所以不可能会有南塔不亮灯的情况出现。
对此,西湖景区工作人员老朱说,每个塔内都有两个灯泡,就是“双保险”,以防万一。一般来说,两个灯泡不会同时不亮:“这个细节,目前还在调查当中。”老朱告诉记者,灯泡也已经打捞起来,会被检测。
撞坏国家级文物
要承担什么责任?
如果当时南塔未曾亮灯,也许孟师傅的责任会轻一些,不过,相关法律人士告诉记者,撞塔的事实还是存在,而且被撞翻的三潭南塔为2013年新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国家级文物,相当珍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六十四条,故意或者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五条,造成文物灭失、损毁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上一页12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