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开局之年论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拼经济促发展,扩大内需这样干!

方经纶
2023年01月17日08:55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定向领航。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在哪?如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人民网记者邀请权威专家学者,谈认识、明方向、谋落实,展示我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向前的信心。

2023年,扩大内需是一项关键任务。

人民网“强观察”栏目梳理发现,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5次提及“内需”一词,明显高于前两年会议的提及频次。围绕“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等要求部署的5项重点工作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排在首位。

扩大内需为何重要?接下来如何干?围绕这些问题,“强观察”栏目进行了采访。

强信心,扩大内需首当其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会议召开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对扩大内需战略进行详细部署。

扩大内需为何如此重要?

在全国政协常委、资深会计审计专家张连起看来,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全球经济持续下行,外需疲弱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同时,三年来受新冠疫情影响,总需求不足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因此,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培育完整体系,更多依靠内需驱动我国的经济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3年世界将面临比过去12个月“更艰难”的一年,主要原因是欧美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活动同时放缓。不过,中国经济将稳步增长,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积极因素。

工人在某品牌汽车余姚工厂总装车间作业。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适时调整,减少了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利于恢复经济、扩大内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俊伟认为,扩大内需是解决当前“总需求不足”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其中关键点之一则是调动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积极性。以投资为例,通过扩大政府投资,短期内可以增加市场需求,中长期看则可以改善生产条件、改善供给能力。此外,也可以对民间投资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更加积极地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张俊伟分析,预计今年恢复国内需求的政策将会有较多亮点。同时,随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将激发出更多的生产、就业机会,为内需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扩内需,恢复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居民消费是重要的需求来源。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因此,要扩大内需,首先要考虑的就应该是恢复和扩大居民消费。”张俊伟说。

市民在西安西北小商品交易中心选购年货。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1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8.8%。受新冠疫情等不稳定因素影响,2022年消费增长有所减缓。

“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存在居民收入增长放缓、预期下降,不敢消费、不便消费的情况。因此,要恢复和扩大消费,应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适当增加消费信贷。”张连起说。

目前,全国各地促消费政策措施陆续推出。2023年1月10日至2月28日期间,沈阳市组织发放1亿元新春消费券;山西省为特困救助供养对象发放爱心消费券,发放标准为每人1500元;河南省将购车补贴政策延续至2023年3月底……

张连起认为,今年还要针对一些领域存在的限制性措施完善消费政策。例如,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继续实施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等。

稳增长,供给需求齐发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此作出强调,并提出要“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近期在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前经济工作中有很多领域,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的结合点,既能够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又有利于扩大当期需求。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典型案例。“强观察”栏目查询数据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供给两端涨势迅猛。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5.6%。另外,据公安部最新统计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

张连起表示,我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因此要在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的同时,把更多注意力放到深化供给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责编:张桂贵、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