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拒腐防变思想堤坝的着力点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重要经验。其中之一就是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拒腐防变思想堤坝的构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要求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补足精神之“钙”
中国共产党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这三者之中,“不敢”是前提,“不能”是关键,“不想”是根本。要做到“不想”,最重要的就是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堤坝。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理论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实实践者。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筑牢思想之“魂”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理论武装,并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社会实践发展到什么程度,理论武装也必然跟进到什么程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进入新时代,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为此,要在学深悟透上下真功夫,深切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伟力。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实实在在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要在宣传阐释上下硬功夫,让党的创新理论接地气。把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要在贯彻落实上见实效,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难题,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取得实效。
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规范,是人们进行道德教育修养的“好教材”。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等。在新时代构筑拒腐防变思想堤坝的过程中,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正心明德,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因子。克己奉公、清廉自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既是道德倡导,更是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做到克己奉公、清廉自守,就要恪守廉洁从政的准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强化自我约束、自我修炼、自我改造,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就要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