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强观察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三会”释放重要信号

丁亦鑫 王绍绍
2021年06月03日08:59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界持续引发热烈反响。

院士专家们纷纷表示,讲话为我国科技创新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既体现了高瞻远瞩的科技战略布局,也明确了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具体路径图和攻坚任务书。

笃定科技创新未来方向 推动科技事业勇攀高峰

人民网“强观察”栏目梳理发现,此次讲话,总书记首次为“科技自立自强”加上了一个重要定语——“高水平”。此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从科技自立自强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虽然只加了一个定语,却更加明确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和使命担当。“这体现了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勇攀高峰,创新的号角越来越昂扬,科技工作者更加任重而道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如是说。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新的使命担当。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乔杰说,我们科学工作者深感国家和人民对我们寄予的厚望,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伟大祖国综合实力飞速发展下,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应该立足专业领域,尽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说,4月19日,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对于中国的高等教育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我们要有教育自信,我们也是能够培养出大师的。“我想我们一定要加倍努力,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牢记总书记嘱托,培养祖国需求的创新人才,为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尤政说。

加快突破“卡脖子”问题 坚决消除“心腹之患”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2020年8月24日,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曾指出,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此后,“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先后写入了“十四五”规划建议和“十四五”规划纲要。

那么,从“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到“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个目标该如何实现?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需要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应尽快打通关键领域技术的堵点、断点。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郝伟认为,当前,我们需要努力实现技术体系自主可控,有效解决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严重威胁。同时,面对事关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的“心腹之患”,如能源安全、种业安全、生物安全等,要下好“先手棋”,在重大战略领域建立科技优势,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战略性技术储备。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得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西湖大学副校长仇旻表示,基础研究周期长、不确定性大、风险高。“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在‘冰刻’三维微纳加工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今后要继续攻关,努力为未来精密制造打下坚实基础。”

总书记讲话中强调,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有力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保障。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聂红说,我们要进一步聚焦科研主攻方向,从国家迫切急需和长远需求出发,凝练关键科技问题,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高效的科研创新组织体系,以“大兵团作战”模式开展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才能加速攻克“卡脖子”难题。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建设全球人才高地

“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人才”一词在讲话中出现了32次,总书记如是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为我国人才队伍建设指明方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罡表示,要构建全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高校要更加关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更加注重在基础前沿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的各类实践中去培养一流人才。中国科协的各个学会要成为各个行业领域创新型人才聚集的高地,引导领域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

“有人才没有队伍,一群‘牛人’未必能贡献一支合理的队伍。”刘中民表示,人才如何发挥专长、形成合力是当前仍需探索的重要问题。科学研究有时很难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去组织,需要有大项目去统一牵头统筹,比如航空航天领域的项目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好,建议借鉴这类有组织的、有效果的部门的做法。

“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清华大学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表示,总书记的讲话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科技创新必须心无旁骛,一方面科技工作者要严于律己,另一方面也希望减少不必要的站台工作,我们要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科研上。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术专家黄莹认为,应从科技立项组织方式,成果评价和人才评价,保护科研人员时间的机制,对于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非常重要。

(责编:王绍绍、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