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专家学者热议总书记回信:努力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新性发展

丁亦鑫
2021年05月12日15:21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  新华社 发

5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殷切期望。人民网强国论坛采访了来自文学、历史学、法学等学科专家,他们纷纷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开拓创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新动力:不止是《文史哲》 回信鼓舞整个哲学社会科学领域

1951年4月,在山东大学文学馆二楼西角的一间办公室里,诞生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高校文科学报——《文史哲》,同时它也是目前刊龄最长的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

今年,正值《文史哲》创刊70周年之际,《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70年来的办刊成绩,表达了担负起时代使命、发挥好期刊作用、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文史哲》创刊号。图片来源:《文史哲》杂志微信公号

“扶植小人物,延揽大学者”。创刊伊始,《文史哲》就呈现出主动引领学术潮流、激发学术争论的旨趣,庞朴、李希凡等一大批著名学者皆是在此刊发了他们的处女作、成名作或代表作。“回信让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都非常激动,这是对大家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对几代编辑所付出心血的最好回报。”《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教授说道。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王巍认为,回信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一贯的高度重视,对中华文明所蕴含的巨大精神力量的高度重视。需要看到的是,这背后鼓舞的不仅仅是《文史哲》,而是整个哲学社会科学领域。

王学典也表示,这实际是在号召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界把精力进一步集中到研究中国问题和中华文明上、探讨中国道路上、总结中国经验上、关注中国未来和道路特殊性上,对整个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具有指引方向的重大意义。

专家学者们纷纷表示,在当前愈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之下,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具有特殊意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一指示给包括《文史哲》在内的所有哲学社会科学杂志如何办刊指明了努力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学术期刊必须满足国家和民族的重大需求。”王学典说。

新目标:延续和发展“四个自信” 增强中国人骨气和底气

不止肯定,习近平总书记也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希冀:“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底气和骨气从哪里来?王巍表示,底气和骨气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辉煌成就中而来,从五千年来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而来。“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这一表述也可以看作是“四个自信”的延续和发展,这就需要研究人员以大量坚实的历史依据和研究成果为基础,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性。五年之后,当年参加座谈的专家学者们又有了新认知……

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同与会专家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表示,法学学科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法治人才、产出学术成果、造就学术大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回信对加强法学学科建设、开展法学学术研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未来,必须从中国最大的国情和当下的法治实践出发,直面法治国家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明确解决路径,提出解决方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回忆起五年前的座谈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依然记忆犹新:“五年前,作为青年学者代表,我以《下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为题讲述说,我们已经解决了‘挨打’‘挨饿’的问题,在一代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持续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根本解决‘挨骂’的问题。”

王文表示,近年来,在各方支持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话语权正在快速提升中。对于这封回信,他强调说,这恰恰是鼓励新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工作的新动力,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新任务、新目标。我们有信心,假以时日,伴随国家的发展,新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会不负重托,完成这个新使命。 

(责编:丁亦鑫、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