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罗援:国家公祭日和常态化爱国教育要双管齐下

2020年12月14日08:57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 (王先进、王帅)昨天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3年前,侵华日军攻占南京,30多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著名军事专家罗援将军在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记者专访时表示,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常态化。每年的国家公祭日是重锤响鼓,冲击人的灵魂,有肃穆的仪式感;而日常的主题教育则润物细无声,洗涤人的心灵,塑造人生观。因此,必须双项并举,警钟长鸣。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强国论坛: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在此后的40多天里,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死难者总数达30万以上。这场浩劫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罗援:多难兴邦。中华民族是一个愈挫愈勇的民族。抗日战争留给了中国人民撕心裂肺的悲伤和刻骨铭心的记忆,更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30多万中国同胞被杀戮,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制造的无数暴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侵略者将中华民族逼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别无退路,我们在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中挺起了不屈的胸膛,筑起了新的长城。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大觉醒、大团结、大抵抗,显示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强国论坛:2015年,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被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记忆。面对否定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言行,我们该如何有力回击?

罗援:当年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已经被记录在案,有战犯的供词,有受害者的控诉,有屠杀现场的实物,有新闻媒体的报道,有第三方的视频资料……斑斑血泪,铁证如山。这早已成为全中国、全世界的共同记忆。谎言止于智者,事实胜于雄辩。一切企图淡化、歪曲、抹杀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言行,都是对人类正义和良知的公然挑衅,必将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我们要充分利用传统和现代的传媒工具,通过书籍、影视、展览、实地参观、公祭等形式披露和传播这些历史事实。我们已经有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我还建议设立主题公园,用抗战英雄和罹难者的塑像,让人们在沐浴和平阳光的同时不忘国难国耻。

强国论坛:目前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在世幸存者仅剩73人,为唤起大家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对于口述历史等资料和证据,我们要如何更好挖掘、保存和传播?

罗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侵华日军罪行的见证者,也是痛失亲人、遭受迫害的亲历者。要给予在世幸存者更多的人文关怀,祝福他们健康长寿;要对幸存者所掌握的日军侵略罪证抓紧抢救、挖掘、梳理和保存。

对于整理出来的历史资料,要多项备份、多地储存,要利用现代技术防潮、防蛀、防腐,还要防丢失、防盗窃。对于口述历史,要进课堂、进社区、进报刊杂志、进影视节目,不断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

强国论坛: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为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每年的纪念活动也成为从国家层面培养国家意识的新符号。我们应如何继续深化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

罗援: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常态化。每年的国家公祭日是重锤响鼓,冲击人的灵魂,有肃穆的仪式感。而日常的主题教育则润物细无声,洗涤人的心灵,塑造人生观。因此,必须双项并举,警钟长鸣。

与此同时,爱国主义教育要真正搞“活”,应不只限于仪式和哀悼。针对青少年开展的活动还应附之以情景再现、诗歌朗诵、图片展览、书画展、集体宣誓、主题报告、幸存者口述历史等多种形式,丰富宣传形式, 提升宣传效果,让他们牢记历史血泪,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责编:王先进、曾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