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的中医药力量”系列
黄璐琦院士:抗击疫情 中医药发挥了独特作用
人民网北京11月11日电 (张桂贵 方经纶)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蕴涵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与经验。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深度介入预防、治疗、康复的全过程,与西医优势互补、相互协作,为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作出重要贡献,发挥了独特作用。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在接受强国论坛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对重大疫情突发防控机制的一次大考,中医药工作者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也延伸出了一些思考,给今后的中医药研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近照
强国论坛:您认为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主要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璐琦:数据上看,整个疫情期间,各地中医医疗机构派出了4900多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出5批中医医疗队共773人到武汉参与救治,全国中医药使用率达90%以上。
具体来看,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各个阶段皆起到了独特作用。
首先是预防中的作用。在隔离防护的基础上,越来越多人充分运用中医药学,从内到外地增强自身防护。通过学习传统防病知识,增强防疫意识;使用中药产品、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药膳调节自身状态;选择运用太极拳等传统项目增强个人体质。
其次,在治疗轻症患者时,中医药的显著改善作用,减少了轻症转重症的概率。临床实践证明,对于多数轻症、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中西医协同作用显著。
最后,在患者康复阶段,加强出院患者的调养,帮助其恢复。出于对中医药独特作用的认可,很多已经出院的患者还是要求我们配上中药,继续巩固治疗。
强国论坛:战疫过程中,我国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的系统方案,其中,“三药三方”疗效确切。“三药三方”显著疗效体现在哪些方面?目前有什么最新研究成果?
黄璐琦:我们在此次战疫形成的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里,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有明显疗效的方剂称为“三药三方”。
在“三药”中,金花清感颗粒和连花清瘟胶囊均适用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对于乏力伴发热的患者我们推荐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以后,可以明显降低重症肺炎患者的肺炎严重指数评级和疫情严重程度。
同时,大量临床对照表明,“三药三方”中的“三方”均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化湿败毒方为例,中国中医科学院援鄂抗疫医疗队在救治中,基于中医药历次治疗病毒性传染病的理论和经验,并结合此次抗疫需求,形成了包含14味中药的固定方“化湿败毒颗粒”。该方在抗击病毒,消除炎症,提高免疫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试验方面,通过新型冠状病毒的小鼠模型评价发现,化湿败毒颗粒可以降低30%的肺组织病毒载量。
强国论坛: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各种方法,引起海外广泛关注。中医药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具有哪些推动?
黄璐琦: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之际,中国中医科学院先后派出三批中医专家组赴海外提供中医药疫情防控指导,并且积极联系奥地利、美国、英国等15个国家的23所大学、3家医药公司、2所医疗机构体围绕抗疫开展了合作。同时,我们建立起抗击新冠肺炎的在线讲堂——“国际抗疫大讲堂”,讲堂每周进行2到3次,覆盖30余个国家和地区。还通过中国使领馆、驻外经商处等驻外机构,与80余个国家合作伙伴分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并提供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防控建议与处方,同时为其提供医疗咨询的绿色通道。
强国论坛:通过抗击新冠肺炎的实践,中医在科技支撑和科学基础方面有了怎样的提升?对以后我国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有何借鉴意义?
黄璐琦: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重大疫情突发防控机制的一次考验,也是对中医药的一次大考。在战疫期间,中医药行业团结一心,闻令而动,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抗疫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同时也延伸出一些思考,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健全的中西医协作疫情防控长效机制和中西医联合抗疫常态工作机制需要被建立,中医专家要为国家各级疾病防治决策和方案制定出谋划策。其次,加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人才的队伍建设。要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建立以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中医防治传染病人才。再次,加强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条件平台建设。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建设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传染病研究所、P3实验室等防治机构。
强国论坛: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如何将中医药更好地传承下去,在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黄璐琦:我有四点建议。
第一,注重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要以老一辈中医药人为榜样,胸怀祖国,勇于担当;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善于传承,勇于创新;潜心研究,淡泊名利。
第二,优化课程体系,强化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可育通才,《黄帝内经》要求一个中医“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需要复合型人才。
第三,优化传承模式,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中医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切实做好对中医精髓的“传承”。
第四,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制,强化精英教育。应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以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部分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可以实行跨学科交叉培养,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与本科不同的学科与研究方向。
强国论坛:今年是中医药法实施三周年。该法有哪些要点?该法的实施对于繁荣中医药产业发挥了什么积极作用?
黄璐琦:中医药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对中医药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将党和国家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将人民群众对于中医药的期盼和要求用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
中医法扶持与规范并重,不仅明确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地位和方针,也提高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三年来,中医药法对中医药行业的科学规范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正在转化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