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下,强调杜绝餐饮浪费有何深意?
——专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
编者按: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虽然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为何我们还要始终强调增强安全危机意识?面对全球疫情大考,反复强调杜绝餐饮浪费有何深意?近日,人民网强国论坛记者就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有关举措等问题专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近照
强国论坛: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为何当前还要强调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呢?
陈萌山:我国粮食生产实现连续16年丰收,尤其是近5年都超过了1.3万亿斤,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储备充足,充分实现了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的战略目标。在应对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充足的粮食供应,确保了老百姓有饭吃,稳住了社会和民心。
居安思危,历经新冠疫情的洗礼,我们更加全面深切地看到,除了自然灾害等传统影响因素之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异动使得粮食作为特殊商品的战略属性越来越强化,世界各国行为不可控的主观影响,对国际粮食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上个世纪,出于政治形态或贸易争端,西方国家经常以惩罚别国为目的的制裁禁运,成为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异动的主要手段,这种影响一般是局部性的、国别性的。进入新世纪,经济危机及公共卫生事件多发频发,出口限制在世界粮食市场异动中显现出强大的推手作用,其影响是全球性的,危害更大更深。
今年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的蔓延,多国采取粮食出口限制的方式以求自保,不少国家启动了粮食出口限制禁令,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应声上涨,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迅速做出反应,充分显现了粮食出口限制的高度敏感性。面对疫情大考,彰显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安全战略观的远见,验证了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战略方针的正确性。同时,要充分地看到,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土地水资源严重紧缺,保障14亿人吃饭的压力始终存在。当前,要进一步重视疫情防控不断带来的挑战,进一步重视各种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更要谨防在粮食连续丰收的情况下,对抓粮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坚决防范多重不利因素碰头,警惕粮食生产出现重大波动。
国内外曾发生的多次事件教训警醒我们,农业生产、粮食生产一旦出现滑坡,短时期内很难恢复,我们不得不付出成倍的代价才能回归到正常水平,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只有坚决稳住农业这个基本盘,才能有更大的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的部署,要全面扎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强化各级政府抓粮的主动性。坚决防止对粮食生产轻视松懈的情绪。使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充分认识到,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储存有压力,这是一个具体的技术性问题,是一种“甜蜜的烦恼”,而确保我国14亿人长期有饭吃、吃饱饭永远是一个一个战略性全局问题。当前要全力抓好秋粮生产,立足抗御重大自然灾害,发挥政策效能,充分挖掘品种技术等增产潜力,千方百计实现今年粮食继续丰收。
强国论坛:为何要反复敲响杜绝浪费的警钟?
陈萌山:首先要强调的是杜绝浪费与保障粮食安全之间并非因果关系。我们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并非近期才重视粮食安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战略,确立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安全战略观,实行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战略方针,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粮食安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为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并且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是说有粮食危机了,我们又开始强调杜绝浪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古训传递的是对勤俭的倡导、对奢靡的摒弃。由于我们收入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中高等收入国家,各方面的物质条件也越来越好,但我们要深知还有不少中西部农村的老百姓刚刚脱贫,收入还不算太高,所以我们过“苦日子”的作风不能丢,“节约粮食光荣,浪费食物可耻”的意识不能忘。同时,在今年新冠疫情冲击下,国际国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制止餐饮浪费,实际上是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提醒和警示。
强国论坛:保障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是必经之路。农业现代化这条“金扁担”,一头连着国家的“粮袋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那么,农业现代化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意味着什么?
陈萌山: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与我国国情农情和发展阶段的有机结合,对我国农业发展意义重大。
一是基本摆脱了千百年来靠天吃饭的局面。基础设施是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国政府农业投资规模持续增加,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不断加快,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有了这些旱涝保收的农田载体,我们的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二是农业生产主体能更有效对接现代大市场。一大批科技装备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这样更方便农户了解市场情况。比如前几天,我们去河南调研夏粮了解到的,滑县农业部门为更好的服务全县农民群众,开发了“滑县农管家”的APP,农民利用“滑县农管家”服务平台对耕种、深松、打药等社会化服务进行菜单式预订,并在APP上结账结算。现代技术让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真正实现“零距离”服务。
三是农产品能更深度融入现代产业经济。农业不能简单地为工业提供原料,通过现代科技研发的作用,让农产品深度加工、增值增效,并提高农副产品综合利用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包装、储藏、运输、信息、金融等服务业,有利于形成产加销有机结合、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为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吸纳农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镇集中,并带动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让农民更好地分享发展现代农业的增值收益。
强国论坛: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农业现代化上,您有何具体建议?
陈萌山:从粮食等农产品生产看,农业现代化要努力破解五大难题。
一是要破解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难题。通过发展土地入股、流转、托管等多种形式,建立小农户与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以解决农户经营规模小,土地细碎化,经营者老龄化、兼业化等带来的挑战。
二是要破解农产品纳入现代产业发展体系的难题。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全产业链模式、三产融合模式和新型服务模式,以实现一产和二三产业有机衔接,解决种植者收入低、收入不稳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三是要破解技术装备如何进村入户到田的难题。通过各种社会化服务创新,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服务,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以实现单产不断提高、增加总产、改善品质、降低物耗,推动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四是要破解各种自然灾害、生物灾害造成农业发展重大波动的难题。通过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抗御重大灾害的能力,不断熨平各种灾害对农产品产量带来的年际间波动,有效地协调农业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五是要破解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和政府抓粮吃亏的难题。要通过精准政策导向,形成多种粮、多产粮、种好粮的激励机制,大力扶持种粮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大力推动粮食主产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国论坛:谢谢您接受人民网的专访,预祝我们国家今年的粮食取得一如既往的丰收,同时也祝愿我们国家在做大做强农业现代化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