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抢占疫情后经济发展先机

人民网北京4月20日电(薄晨棣)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不断蔓延,全球经济遭受冲击。疫情会给国内经济形势带来怎样的变化?提振国民经济应从哪方面入手?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执行院长林桂军接受强国论坛专访并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
提早关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4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中国疫情防控形式逐渐向好。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促使我国经济运行回归常态,才能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支撑。
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多大?林桂军认为,首先要明确,这次疫情带来的冲击,是普遍冲击还是相对冲击。“如果只有中国经济受到影响,其他国家在影响范围之外,这就是一次相对冲击,给经济带来的影响会比较大。但目前的状况是,疫情让全球经济都受到了影响,这就变成了一次普遍冲击。”
林桂军说,就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势看,我国经济社会运转情况要优于其他国家,但同时也要克服疫情带来的一系列困难,并且抓住其中的机遇,就是要更早地关注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发展的相对态势更好。
林桂军表示,要认清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一次需求冲击。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看,我国经济受需求的影响比较大。“首先是国内需求减少,但政府的财政性扩张政策、刺激政策会带来一定抵消。疫情缓解后,可能还会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但同时,国外需求的萎缩会给经济带来较大影响。疫情对贸易体制冲击很大,刺激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给外需恢复造成阻碍。“
提高消费关键在于增加就业
受全球疫情影响,不少外贸企业的订单被取消,随着疫情的发展,是否会有外资企业在疫情后将工厂搬出中国、分散风险的可能性? 林桂军认为,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现在中国的形式最好,外商投资转移最好的地方是中国。中国吸引外资投资,更大程度上靠的是我们巨大的市场,而不是劳动力成本。”
林桂军表示,过去中国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出口平台,这种情况比较容易转移。但现在,大部分来中国的外资企业瞄准的是中国市场,全球产业链环节实际在向中国集中。“只要中国的经济稳定发展,外资企业就不会走。应不断优化我国投资环境,抓住这个机遇好好干。”
对于连日来各地纷纷推出并发放总金额从几百万到上亿元不等的消费券,以激发消费需求,提振经济的做法,林桂军认为可以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但这种短期政策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消费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富人的消费,富人将很多钱存到银行,银行贷不出去,造成储蓄过剩,并没有对经济发挥很好的作用。第二,现在的一些限购政策,导致消费者有消费能力也释放不出来。另外,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百姓的消费能力和购买能力,对扩大消费,提振经济有很大促进作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