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这次10+3会议为何如此重要?专家解读:释放四大信号

2020年04月15日20:22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4月15日电(记者 彭心韫 王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4日下午在北京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领导人特别会议。此次会议是继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后,东亚地区就共同应对疫情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在遏制疫情扩散蔓延、提高公共卫生治理水平、推动东亚尽快恢复经济发展三个方面达成共识。

专家在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会议不仅体现了东亚国家携手抗击疫情、维护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心和意愿,而且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合作、加强疫苗研制合作方面也将起到重要作用,并为区域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信号一:

凝聚合作共识 遏制疫情蔓延

会议在加强防控合作、提高东亚卫生合作水平、推动务实合作与经贸往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中方提出了多项倡议,内容涵盖全力加强防控合作、努力恢复经济发展、着力密切政策协调等多个方面。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所长刘卿认为,此次会议的显著意义在于,当前,东亚国家面临疫情困难。通过会议可以凝聚各国共同抗疫共识,加强协调与合作,风雨同舟。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逸舟指出,抗击疫情是场“持久战”,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携手抗击疫情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本次10+3机制下的特别会议,与会领导加强了沟通和信息共享,释放出强烈的东亚地区加强共同抗击疫情决心的信号。相信经过此次会议,东亚各国的合作将更加密切、扎实。

会议发表了《东盟与中日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领导人特别会议联合声明》。各方同意继续分享信息,交流经验,加强药物和疫苗研发合作,相互提供技术支持,确保药物和医疗物资的供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各方同意探讨从中国-东盟(10+1)合作基金和10+3合作基金中划拨一部分额度作为特别基金,支持防控疫情和保护民众。各方一致同意要避免污名化和歧视性的做法,将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王逸舟指出:“中国和东盟国家有着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传统。会议不仅着眼于共同有效防控疫情,也对以后的区域经济合作提出规划。这将帮助本地区各国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更好地援助公共卫生能力薄弱的国家。”

信号二:

共同提高响应力 提升东亚公共卫生合作水平

作为近邻,东盟与中日韩国家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休戚与共。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表示,全力加强防控合作,提升公共卫生水平。密切各国协调配合,遏制疫情蔓延。中方愿继续通过无偿援助和商业渠道向东盟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建议建立10+3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中心。支持世卫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王逸舟分析认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周边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帮助,有望提升东亚公共卫生合作水平。用行动树立了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的典范,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表率。东亚地区曾经历过金融危机、非典等重大危机考验,有合作应对的成功经验。“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又一次考验着东亚各国关系。期待中国发挥出地区稳定锚的作用。”

刘卿说:“东亚虽然防控比其他地区好,但不应掉以轻心。近期疫情在东南亚有二次冲击态势,此次会议再次拉响严密防控的警钟。我们要强化区域公共卫生安全合作,包括建立预警机制,启用地区防控基金,发挥紧急储备机制作用等。同时,还要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相关组织和国际社会在全球抗疫斗争中密切合作。”

信号三:

稳住产业链供应链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我们要开展强化10+3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联合研究,加固薄弱环节,增强抗压能力。在健康医疗、智能制造、大数据、5G等领域开展合作,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还要争取如期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实现更高水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今年1-2月份,东盟历史性地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迅速蔓延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保持了良好的经贸合作势头。

王逸舟分析,我国与东盟相互贸易的互补性强。当前,全球金融风险可能性在加大,在疫情造成的外部不确定性前,加强同邻邦沟通的必要性在上升,比如,本币互换比重、以区域内国家的货币来安排各种活动等,对于推动人员有序流动、稳住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东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疫情之下,双方可以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合作,尝试发展新的经济形态,积极探索实施电子商务合作、远程医疗合作等。

刘卿指出,会议针对恢复地区经济增长提出了多项举措。为了防范过度防范措施导致产业链供应链中断风险,以及可能发生的地区金融动荡,各国需要统一思想,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共商对策,可启动地区紧急救助机制,包括发挥AMRO等机制作用。

信号四:

防止出现粮食危机 加强疫苗研制合作

受疫情影响,粮食危机隐忧浮现。中日韩和东盟地区是世界粮食主产区之一,人口超过世界的四分之一,保证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发挥好10+3大米紧急储备等机制的作用,加强各国协作,保障本地区粮食供给和市场安全,防止出现粮食危机。

王逸舟说:“疫情可能会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或将带来很多始料不及的次生灾害,比如粮食短缺、难民潮、地区骚乱。中国在会上提出关于防止粮食危机的倡议是非常及时且有必要的。”

“当前疫苗的研发也是中日韩三国合作的重点。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都在竞相试验疫苗,但是真正变为全球性公共产品的过程恐怕不会短。率先在区域范围互通有无,实现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共建共享非常重要。期待中日韩加强信息分享,开展药物、疫苗研发合作,三国卫生部门与科研单位可建立相应机制,分享疫情信息和科研进展,开展疫情防控的经验交流互鉴。”王逸舟指出。

刘卿认为会议还将推动区域合作制度创新。“1997年、2008年经济危机,催生和强化了10+3合作。面临新的危机,东亚国家思考如何为区域合作注入新的动力。声明中考虑建立10+3重要医疗物资储备,设立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特别基金等等,都显示地区机制在经历风雨之后正在获得新生。” 

(责编:岳弘彬、王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