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是同济人,聚是同济魂
疫情之下,这一刻,我被同济人弄得热泪盈眶……
恼人的新冠肺炎还在撒野,揪心的武汉疫情还在继续。新冠虽无情,人间却有爱!
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们前赴后继,驰援湖北;兄弟省市国际友人也都尽己所能,驰援湖北——
河南农民兄弟,送来了亲手拔的大葱;山东的白菜萝卜,正一车车驱车赶来;江苏的金陵大肉包和盐水鸭,也飞向了黄石……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国际友人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也让我们内心充满感激。
更多的是,我们所看不见的,那些默默奉献着的善良的人们:武汉一家小拉面馆的老板黄先生,免费每天给一线医护工作者送餐,还有我们尽职尽责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正是这些小人物,凭着自己的真诚和善良,用自己的人性之光照亮前方,让我们看到走向春天的希望!
在保和堂身边也有一些默默奉献着的朋友。
北京的作家朋友巫昂,以一己之力组建了“宿志愿者团队”,高效且有爱,给武汉带去了爱的微光!
散是同济人,聚是同济魂。还有是母校同济的的同学阿飞(高明飞)和小韩(韩志云),他们依托自己在苏州的医用手护企业(万宝利WRP)和“迎春花爱心团队”在第一时间就给武汉送去了温暖。班长阿达(徐喜达)在群里发出消息后,大家都赞叹不已,也感动不已。
他们是我们同学的骄傲,也是所有同济人的骄傲。
昨天与阿飞通话,《尽色视界》的保和堂将“迎春花爱心团队”和巫昂老师的“宿志愿者团队”对接。这一刻我们坚信:所谓企业家,并不在于企业大小,也不在于盈利多少,最看重两点,一是创新精神,二是社会责任。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根植于国人内心的处事准则。3000年前,有这样一首并肩作战的诗,正好用来形容此时各地驰援湖北的情景,那就是《诗经》中的名篇《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端的是慷慨激昂、同仇敌忾;团结互助、同袍所向!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武汉,我们是兄弟,患难相依;我们是同袍,共同御疫;14亿同胞同心同德,同仇敌忾,一定会胜利!
说起同济,人们提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吃在同济”。确实,同济大排,是高校食堂界一个神一般的存在。为什么?其一,自然是因为它的美味,其二,更在于它的暖心有爱。
同济大学的学兄学姐学弟学妹是按大排价格来排辈的,你是一毛五的,那大概是七十年代的;你是三毛五的,是八十年代初;你是一块二的,估计是九十年代的;保和堂读书的时候是一块四;后来还有两块五的……
总之,是远低于当时市场价的。这是校长们想让所有像保和堂这样的农村孩子,在大上海这样物价较高的城市,也能每天吃上一顿肉,特地安排的“同济价”。
这个有爱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
有爱的历史还可追溯更早的渊源。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德文医学堂”,后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二字从德语“Deutsch(德文)”在上海话的谐音而来,寓意就是德国人与中国人同舟共济,用现代医学造福人类!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保和堂曾写过一首歌,感慨于同济精神:
武东沪西,迎接我的足迹
仰望星空,探索无穷真理
带着我求学的辛苦
到此已经,来不及想起
四平嘉定,留下我的记忆
同舟共济,深入同济人心里
感觉我行遍了天地
相遇以后,再没有远离
同心同德,同天下学子
济人济世,无论你我曾相识
想起来我,忘不去你
携起手,我们永远在一起
也就在全国人民驰援武汉,驰援湖北的同时,“投我以桃,报以琼瑶”,湖北人民纷纷表示“疫情结束日,相邀同袍时”。
武汉端上了热干面,十堰准备了官渡五香豆腐干,随州摆出了蜜枣,荆门做好了皮条鳝鱼,鄂州清蒸了武昌鱼,黄州也呈上了黄州烧梅……
生如逆旅莫嗟伤,心之所向素履往;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等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我们一定在程璧《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歌声中,来看你们,和你们一起过早,一起赏樱。你们都还好么?我们想念你们了!
服务邮箱:rmzz@people.cn 服务热线:010-65363866(服务时间:工作日10:00-18:00) 创作者交流QQ群:190793094
人民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