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 专家:将对知产行业从业者带来利好
人民网北京1月17日电(记者 白真智 薄晨棣)美国当地时间1月15日,中美双方在华盛顿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双方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深入讨论,承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商业秘密保护、专利有效期延长、打击电子商务平台上存在的盗版和假冒等方面达成共识。
怎样看待协议中知识产权部分的约定?协议会给未来的知产保护工作带来何种变化?人民网强国论坛专访知识产权实践领域权威人士、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于泽辉详细解读。
知识产权位列协议第一章体现重要性
强国论坛:如何看待协议中知识产权部分的约定?
嘉宾:从内容分布上来看,知识产权部分位于协议的第一章,这足以体现两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知识产权,无论在法律法规制定、司法体制改革等各个方面,都充当了排头兵的角色;也是各国尤其是中美之间经贸谈判最激烈的焦点之一。
本次中美经贸协议的知识产权部分内容,既包括最近两年中国通过法律、法规以及各种审查、审理指南已经确定的内容,比如惩罚性赔偿的适用、遏制恶意抢注、举证责任有条件的转移等;也包括全新的、甚至需要现阶段审查及执法实践作出重要改变的内容,比如专利有效期延长、有条件免除错误通知的责任、以“除标”方式处理假冒或侵权商品、降低行政执法中的移送刑事侦查的标准,以及快速执行判决制度的建立。这意味着未来知识产权代理和保护工作将发生很多新的变化。
协议签署或可维护更多权利人利益
强国论坛:协议的签署,会给未来的知产保护、代理工作带来什么变化,对企业有何新要求?
嘉宾:从专利方面讲,对于在专利授权过程或药品上市审批过程中并非由申请人引起的不合理延迟等情况,协议立足药品研发和创新周期长、成本高的特点,提出依申请延长专利有效期的明确要求,将使得药品相关企业获得更为切实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这对专利权人来说是重大利好;对代理机构来说,需要及时更新知识、迅速形成新的代理策略、方案,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
从商业秘密方面讲,此次协议明确提及了降低商业秘密刑事执法门槛的要求,这将解决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对于评估知识产权价值及精准计算损害赔偿的难题,将实际降低刑事立案的门槛,强化对于知识产权的刑事保护;协议第九节还明确了行政执法向刑事执法的移交。该协议与我国目前试点推广的知识产权案件“三审合一”审判模式相互作用,也对知识产权律师需要全面熟悉运用民事、行政、刑事领域的法律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知识产权行业从业者来说,协议的签署为维权活动提供了进一步保障,可以预见此后也会有相应配套规范及措施相继出台,这可以满足更多权利人的利益维护,对业内大环境来说双方协议的签订是积极的。
对企业而言,建立系统性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目前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名下的各类型知识产权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目前,中国的大中型企业已逐步有了知识产权的认识,随着本次协议的签署,希望能引起更多企业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大权利保护的重视和投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