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仅剩17人未脱贫?一位第一书记这样说:脱贫数字本就该精准到人
“江苏省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了决定性成效,仅剩17人未脱贫”,这是今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上,扶贫工作汇报中透露的消息。有网友说“有零有整,怎么会这么准确?”、“这17个人压力很大”、“99.99%?高级黑?”…… 1月9日,人民网强国论坛采访工作在一线的扶贫干部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者徕村第一书记刘晓宇,为网友讲述真实的扶贫经历,还原真实的扶贫现场。
网友提问:“怎么会统计如此精准的数据?”
刘晓宇:扶贫数据是经过多方验证和层层公示后确认的。我们首先会从村一级组成核验小组,到每一户去核验这一户是否符合脱贫的政策。核实后,会再召开屯级评议会,来确定他是否符合脱贫标准。屯一级公示无异议后,会到达乡一级评议。这个过程是一级一级评议、一级一级公示,都不存在异议后,我们才会对这户贫困户进行脱贫。同时,市一级、自治区一级、国家一级,会形成各种核验组,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贫困户的脱贫质量进行核验,确保真正的脱贫、高质量的脱贫。如果基础工作都做扎实了,未脱贫数字精确到人,是没有问题的。
关于扶贫数据的监控统计。例如我现在所在的这个县实行网格化,我们的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每一个人会包一到两个屯,我们会实时监控这一个屯内的贫困户情况。如果今年可能因为生病或者自然灾害造成村民返贫的,我们会及时把这些情况报乡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并由乡里逐级上报,将这些返贫或者致贫的对象划分为监测户(贫困户)和边缘户(非贫困户)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研究帮扶计划等,确保他们不返贫不致贫。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来做好动态的及时调整。我们在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上不断创新,有信心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保证最后的贫困人口到今年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目标。
网友提问:扶贫标准如何定?
刘晓宇:脱贫标准就是按照国家“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和住房安全保障。要特别说明的是,住房安全有保障不是按照比小康还要高的标准,而是按照脱贫的标准,满足搬迁群众基本住房需要,规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这是基本标准。同时,各地也会因地制宜地来增加一些事项,提高脱贫质量。例如广西在“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设置一个广西自有的脱贫标准,叫做“八有一超”,“八有”指的是有稳固住房、有饮用水、有电用、有路通自然村、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医疗保障、有电视看以及有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而“一超”指的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即通过这样一场脱贫攻坚,来完善整个基础落后的现状,完善影响群众增收致富的水电路基础设施。路通了,电通了,网通了,老百姓的致富路也通了,他的农产品运得出去了,他的收入也就有保障了。
网友提问:脱贫到底脱什么?
刘晓宇:每个人对于脱贫这个概念理解是不同的,从国家的层面来看,是“两不愁三保障”,但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康标准。有些人觉得买一辆车就是奔小康了,而有些人觉得我这套房子80平米,是不是明年再买120平米的,住得更宽敞就是奔小康?每个人对物质的需求是在不断增长的,对小康的标准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老百姓或者更多的网友以自己的小康标准来要求农村脱贫,我觉得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生活环境不同,收入也不同。贫困户的需求其实更多地体现在现实的医疗保障、教育保障和住房保障。有了稳定的住房,有了良好的教育,农村的孩子才能渐渐走出大山,有了医疗保障,他们才能够病有所医,不因病返贫。所以,大家不能以自己心目中的小康标准去要求精准扶贫当中的脱贫标准。
网友提问:扶贫工作啥感觉?
刘晓宇:我们基层的扶贫干部在扶贫点真的很辛苦,每天面对很多家长里短的事,要处理非常多琐碎的事情。一个简单的数字变化,背后可能就凝结着多少扶贫干部一两年的辛苦付出。但在苦的同时,也有不苦的乐事。比如,当你看到贫困户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当你看到村民家门前,那条经常让他摔倒、困扰他多年的水泥路通了,他激动地握着你的手对你说感谢,这些都是扶贫干部的一种小小的成就或者是一种收获。我觉得,在村一级做扶贫干部,可能不会有非常惊天动地的大成就。但是老百姓的一句感谢和一个微笑,会让我们特别欣慰和满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