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康德哲学与人类未来”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大学召开

2019年06月10日08:29 |
小字号

随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新兴科技的崛起,今天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不确定性与挑战或许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刻。康德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原理是否会被人类未来的发展所颠覆?抑或,康德关于人类历史发展大势的那些构想能否得到某种程度的印证?2019年6月7日上午,“康德哲学与人类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暨康德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位代表正式参与,其中包括来自美国、德国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和享誉中外的康德专家。除正式代表外,出席会议的还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师生以及康德哲学爱好者。

会议现场

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张志伟教授,德国康德协会主席曼弗雷德·鲍姆(Manfred Baum)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赵敦华先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蒋玲(Katrin Buchholz)女士,中文版《康德著作全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李秋零教授,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陈小文编审等嘉宾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仰海峰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致辞

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仰海峰教授主持

王博教授代表北京大学致辞。首先,他对各位嘉宾、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康德哲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接着,王博教授回顾了北京大学的康德研究传统,解读了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与康德哲学之间的联系。最后,王博教授肯定了康德哲学超越时空的价值,强调了当今时代探讨面向人类的共同话题时康德哲学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意义。同时,他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张志伟教授

张志伟教授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回顾了康德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史,他表示,在北京大学成立康德哲学专业委员会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与此同时,张志伟教授高度肯定了本次国际研讨会主题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哲学中的一些大问题能够重新回到哲学工作者的视野之中。

德国康德协会主席曼弗雷德·鲍姆(Manfred Baum)教授

曼弗雷德·鲍姆教授分析了康德思想的世界性,回顾了自己15年前在北京参与康德道德哲学大会时的经历,以及当年关于成立一个中国康德协会的倡议。他代表德国康德协会对本次会议的召开和中国康德哲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赵敦华先生

赵敦华教授从启蒙的角度梳理了康德哲学与五四运动的关系,回顾了中国的康德研究历史以及康德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的始末。赵敦华教授向老一辈康德研究者表达了敬意,也对中国未来的康德研究表达了愿景。他希望,中国康德研究的新秀能让中国学人更加深入地理解代表世界文明成果的康德哲学,也向世界展示中国康德研究和西方哲学研究的新精神、新面貌。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蒋玲(Katrin Buchholz)女士

蒋玲女士从一个外交官的角度分析了康德哲学与人类未来之间的关系。她认为康德对人类自由和尊严的理解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康德哲学在多边主义的文化外交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文版《康德著作全集》主编李秋零教授

李秋零教授向学界同仁介绍了自己已经完成的工作以及后续研究计划,并表示,希望中国学者能深入地研究康德哲学,从康德哲学中汲取思想去观察社会、理解世界。在李秋零教授看来,康德哲学不仅仅是研究对象,更是分析现实世界时可供学习的榜样。他指出,康德不是教给人思想,而是交给人怎样去思维,如何像康德那样去思维、观察这个世界是康德专业研究委员会面对的任务。

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陈小文编审

陈小文编审从出版的视角系统梳理并回顾了康德哲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他把康德著作的出版和翻译分为四个阶段。他指出,康德作品的第一本中文译本,是商务印书馆1914年出版的由德国汉学家尉礼贤和他的学生周暹共同翻译的《康德人心能力论》,新中国成立后,康德研究日益深入,1979年到1999年间,由专业学者翻译出版的康德译作已多达约16种。2000年以后,康德哲学研究学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个时期有李秋零完成的《康德著作全集》的翻译、邓晓芒完成的三大批判的翻译,以及王玖兴主译的《纯粹理性批判》的出版等。最后,通过对研究状况的分析,他认为康德哲学在中国的外国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其他外国哲学家相比,康德哲学仍然是外国哲学研究中最兴盛的领域。

本次学术会议研讨主题之为“康德哲学与人类未来”。因康德将自己的哲学理解为不属于任何一个学派,而始终以世界公民为依归,以人类为根本目的。康德的哲学超越了时代、语言和文化的限制,对后来的哲学、科学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在他身后的两百多年时间里,人类的科学知识、技术水平、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文学艺术形式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们却依然可以通过回到康德的核心洞见上来找到理解世界的有益启示。在为期4天的会议中,专家学者将主要围绕五个专题进行探讨和对话交流:(1)康德理论哲学;(2)康德实践哲学;(3)康德美学、目的论、宗教哲学和历史哲学;(4)康德哲学与人类的未来;(5)康德哲学与东方思想。会议共将有70场发言,包括10场主题演讲和分组会议。

会议现场

据了解,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于2018年批准成立了“康德哲学专业委员会”。为了庆祝该专业委员会的正式成立,也借此增进中国康德研究的交流与国际对话。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主办了此次会议。 (记者 李秀伟 通讯员 李靖新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薄晨棣、王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