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如何翻越“转型的火山”?企业家有话说
人民网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 张葳)“制造业转型非常难,一边开飞机,一边换引擎。”近日,2018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在京举行,在演讲与论坛交流中,多位制造企业负责人不约而同谈到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却也困难重重。
中国是全球GDP总量排名第二位的国家,近三成经济贡献来自于制造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82.7万亿元的GDP中,制造业以24万亿元位列十大产业之首,堪称维系着国家发展的命脉产业。当前,我国所处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制造业同样面临“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问题,“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是多位企业家对转型之难的无奈调侃。
内因外因相加 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制造业同类竞争非常激烈,每个行业动辄上千家上万家。这是经济生机勃勃的表现,也是促使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必然。在转型升级当中,企业要在产品质量、知识产权、持续创新方面有更多的投入和创造。
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格力电器公司视察时强调: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主创新争取。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专门将习总书记的要求与其他企业家共勉,“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出路,这个出路是什么?就是按总书记讲的话:坚持走自力更生奋斗之路,加快建设自主创新。格力电器现在拥有13000多人的技术开发人员。我们2001年之前,压缩机、电机一系列的核心部件全部靠买别人的,那对品质的控制就有问题,因为这些关键器件不是你的。所以2005年格力开始有了压缩机厂,开始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的时候,利润也逐年开始有了很好的表现。”
在转型升级当中,有一个非常成功的典型,就是中国的高铁。中国铁路的高速发展加快了行业的整合,有助于相关龙头公司加速成长。中国自动化集团董事局主席宣瑞国介绍:“我们换取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以持续的研发和投入创造了中国高铁发展的奇迹,现在中国的高铁运行里程占全球的70%,使用中车辆占全球85%。从基建到信号到车辆,创造了无数个世界第一。”
高铁取得成功的同时,在自动化产业中是另外一个景象。“一年1.4万亿的自动化仪表行业,80%的营业额属于外资,全世界自动化前六名的西门子、ABB等公司,在中国的庞大市场就获得了30%的营业额、35%的利润。自动化产业中,中国的企业如何奋起创新,如何在庞大的自动化蓝海当中获得我们的市场份额?这是我们转型升级应该思考的话题”,宣瑞国说。
走国际化之路 积极参与全球分工
“国际社会非常需要一个开放的中国,我们用继续开放就能够赢得这个世界。”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断言。他以首届进博会举例,本次共有3000多家国际企业参展,展位一加再加,场面极其恢宏。这反映出一个将近14亿人口、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对世界经济的吸引力。“大家都扬长避短、互利共赢,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要走好国际之路,他提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联合开发第三方的重要性。“我们要继续做好‘一带一路’的产能合作。比如说我们为当地的经济做贡献,与当地的企业合作,为当地人民做好事。让我们能够真真正正地走出去、走进去。”
中国自动化集团在国际化路上走得快且稳,“我们自身要放在国际视野中衡量。过去中国有庞大的本土市场,只要在中国骄傲而立,站立龙头就感到志满意得。现在全球的经济越来越一体化,你所在的行业在全球的位置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是处于淘汰别人的还是被别人淘汰的问题,这是生死攸关的问题。我们要做淘汰别人的竞争企业,而不要被人淘汰。”宣瑞国这样提醒其他企业家。
以企业家精神 应对种种困难
“2018年大家觉得很困难,但格力电器2018年增长了500亿。”对于近来企业家经常提起的“困难”之惑,董明珠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我这段时间一直跟很多企业家在一起,大家都面临了很多的困难,有的人觉得很迷茫,甚至有人说不想做了。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我们的信心。我们要不怕困难,同舟共济,携手同行。既然我们已经放飞,就要勇敢的去搏击天空,这就是企业家精神。如果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就退缩,那不是企业家。我们企业家的使命不是我们拥有了多少财富,是因为我们企业家改变了这个世界。你的心胸有多大,你的事业就有多大。”
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亲身参加了那次座谈,总书记的讲话,以及一个多月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监管部门到经营机构,迅速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都令她备受鼓舞。她坦言自身企业面临着金融环境趋紧的影响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但对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依然坚定。“企业家就是应对不确定性的,企业家就应该是为不确定性而生。如果你不想做这样的一个角色,你希望天天碰到的绝大多数的事都是确定的,你可以不选企业家这个职业。年年日子都不特别好过,但是年年我们都能最后交出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答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