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千年耀瓷

2018年05月15日16:27  
 

十里窑厂——耀州瓷

    耀州窑地处陕西铜川王益区黄堡镇南端,210国道旁边,因宋时隶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其窑场以黄堡镇为中心,沿漆水河两岸分布,南北长约5千米,东西宽约2千米,故称为“十里窑场”。

    黄堡耀州窑肇始于唐代,历经五代,北宋发展到顶峰,金代继续保持一定的发展势头,窑场范围扩展至立地坡、上店、陈炉、塔坡、玉华等地。元代以后陈炉成为耀州窑烧制陶瓷的中心窑场,黄堡窑场则于明代中叶停烧,而陈炉窑炉火赓续无熄至今,其烧瓷历史达1400余年。

耀州窑遗址总体分布图

唐代泥塑狮坯遗存

耀瓷精粹

 

五代青釉盏、托:盏敛口,圆弧腹,圈足。釉裹足,足底有三托珠痕。五葵口,宽斜沿,浅腹,内底中央有一凸起的浅圆池形托口,高圈足外撇,足底擦釉露胎。盏与托皆施满釉,釉色呈淡天青,釉面匀净,有失透感,釉下施化妆土。黑胎质致密

五代青釉雕花牡丹纹执壶直口微敞,长颈较直,斜肩微弧,圆球形腹,圈足外撇,曲长流,扁平曲柄。器内施釉至肩,外施满釉。釉色淡青,青中泛绿,足底刮釉露白色胎。颈与肩、肩与腹、腹下近足处各饰一周凸棱,流划几何纹,柄印几何纹,肩部一周划菊瓣纹,腹部剔刻牡丹纹,用刀较深,近似浮雕。剔刻工艺考究,釉色润雅,水准极高,它反映了五代黄堡窑精湛娴熟的青瓷制烧工艺

北宋青釉印花缠枝菊纹碗圆唇,侈口,深腹,腹壁斜弧,小圜底,圈足。满釉,足底刮釉,釉色青绿,釉面匀净,明亮润泽。胎色灰白,质细密。内印缠枝菊纹,底心一朵,腹壁六朵,外腹部刻扇折纹,外沿下和近足处各刻一周弦纹。局部及简单的印花工艺早在唐代黄堡窑场——耀州窑的前身——就已经出现,但印花工艺的装饰手法真正之成熟则在于北宋中期,其时由于耀州窑刻花青瓷倍受青睐,促使该窑陶匠发明了与刻花风格和纹饰类似的印花工艺,从而使产量大增。同时,此工艺还对于国内许多窑场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菊纹是宋代耀瓷中常见的一种花卉纹饰,因其在百花尽绽后傲霜怒放,故而在古代是“洁傲”和“仙逸”的象征

 

北宋青釉镂空龙纹复层式熏炉由内腹体、外套及喇叭形高圈足三部分组成。内腹体宽弧沿,直口微敛,斜弧腹,平底,沿上刻折扇纹。沿下套粘筒形镂空外套,套壁一周贴塑三条首尾相随的行龙,镂孔呈月牙形和不规则形,套底有榫。喇叭形足上口套粘与榫外,足腰上有一圈轮柄饰,斜足面上有四层台棱。内腹体内露胎,余处施青釉,釉色青绿,均匀明亮,釉面局部开片。灰胎,质细密。采用复烧工艺。耀州窑除烧制此种镂空复层式熏炉外,还烧制五足炉、花式熏炉、鼎式炉等多种样式

北宋青釉刻花水波三鱼纹碗圆唇,敞口,弧腹,圈足。胎色灰白,胎质细密。施满釉,釉色青绿泛黄,圈足刮釉,足心露胎。器内饰以刻花水波三鱼纹。在布局上,三鱼取三分法环绕于碗心,陶匠仅用寥寥数刀,三条鼓腹摆尾的游鱼形象跃然碗壁,刀法极其自然流畅,毫无矫揉造作之嫌。在三鱼的周围,还用篦状工具划出极富动感的水波纹样,衬托出了游鱼在湍急水流中的自在悠然。器物造型精巧而规矩,刻花犀利而洒脱,篦划柔和而流畅,充分展示了耀州窑北宋时期的刻花工艺之高超娴熟,是反映该窑刻花青瓷的代表之器

唐黑釉塔式盖罐盖罐通高51.5厘米,口径8.8厘米,底径20.2厘米。由盖、罐、底座三部分构成。罐盖模拟七重相轮,自上而下,逐层增大,其顶端为一捏塑的屈腿直身坐猴,作眺望状;罐,圆唇小口,丰肩鼓腹,下腹以堆贴的十二瓣模制莲瓣承托;罐座为一须弥台座,下面设八边形台基,其装饰纹样分四组,方亭上方四面各堆贴一尊模制的坐佛,四角分别堆贴一昂首翘尾、展翅欲飞的瑞鸟,台座四面各辟一腰圆形的壁龛,内贴饰一捏塑兽首,方亭下方四角分别堆贴一捏塑的托塔负重力士。器物造型奇特,装饰丰富,釉色乌黑光亮,局部呈赭色,施釉至底板上沿,为唐代黑釉瓷的代表作品,其中蕴含着浓厚的佛教文化色彩。

唐三彩龙头套兽套兽高17.5厘米,长24厘米,宽13.5厘米。作龙首形,双眼圆睁,獠牙外露,须发后飘,口衔宝珠。龙头后部中空,且留有钉孔位置。施赭、黄、绿三色低温釉,以高岭土作胎,胎体较为细白。其造型雄浑大方,雕塑线条略显粗放,色调明快,釉色熔融,整体颇为富丽。该器应为建筑构件,类似于宋明木构建筑上的套兽,套接在建筑的飞檐翼角之处,使其免受风雨侵蚀,达到了实用性与装饰性的统一。三彩龙头套兽与其他大量的琉璃建材同出土于唐代黄堡窑址,表明黄堡窑曾为大唐宫廷烧制高级建筑材料,不难想象唐代宫廷建筑雍容博大、富丽堂皇的气势

金青釉刻花吴牛喘月纹碗碗高6.7厘米,口径19厘米,底径6厘米。敞口,圆唇,弧腹,圈足。碗内外施青釉。器内开光内饰刻花吴牛喘月纹,卧牛昂首,遥望云团衬托的圆月,颇为传神

宋青釉印花飞天纹碗碗高6.1厘米,口径16.6厘米,底径4.3厘米,敞口,弧腹,内圜底,圈足。内外施青釉,釉色青中微泛黄。足底露胎,胎色灰白,质较细密。内壁印二飞天及云纹,外沿下方刻一周细线弦纹。限于瓷器造型的局限,纹样中的二飞天取“喜相逢”之意,做适合纹样布局。飞天为美女形,面目丰腴柔和,头饰云髻,其上有花蔓和彩带,身着裙装,肩臂披有飘帛,颈有宝钿项圈,双臂带有钏镯。每个飞天的手中,都持有献佛的供奉物。这些飞舞在天空中的佛界飞天,伴着彩带飘帛和祥云朵朵,凌空舞跃,轻盈自如。

 

北宋青釉刻花牡丹纹执壶喇叭形口,卷沿,束颈较长,折肩,肩一侧长曲流,另一侧沿与肩之间粘贴双泥条曲柄。肩与颈之间粘贴对称环形耳,耳外贴片状云头饰。桶形长腹,圈足外撇。灰白胎,质细密。釉色青绿,釉面匀净光亮,通体施釉,足底端刮釉露胎。肩与器腹刻牡丹花纹,刻纹疏朗,颈、肩部刻数道弦纹线。此壶整体造型优雅,釉色沉稳,纹饰华美,乃宋代耀州窑难得一见的珍品

金月白釉鋬耳洗洗高6厘米,口径15.4厘米,足径4厘米。圆唇,口微敛,圆腹外鼓,坦底,卧足。口沿一侧有一月牙形鋬沿,下贴一环形立耳。施满釉,底足与环耳外侧露胎,月白釉,呈青白色,釉厚均匀,温润如玉。胎色灰白,胎质细腻。内底心饰一道弦纹。整体精巧无比,乃金代耀州窑所烧制的月白釉瓷中的佳器。

元姜黄釉龙流葫芦式执壶壶高12.7厘米,口径2.6厘米,足径5.8厘米。葫芦形,敛口,束颈,颈肩一侧贴扁条形曲柄,另一侧肩部贴附一龙首,龙口衔圆柱形流,圆鼓腹,圈足。壶内施釉至颈,外施釉至下腹,釉色姜黄,较明亮,釉面开片。胎色灰白,胎质较细。口沿、颈、肩和腹下各饰一组阴线弦纹。姜黄釉瓷为耀州窑金代晚期至元代烧制的青瓷产品,因其釉色似姜之黄而得名。此壶整体造型稳重而精巧,装饰简单而奇妙,尤以龙流的设计独具匠心,为耀州窑黄堡窑场在衰落之势中所烧制出的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一

元姜黄釉印花莲纹碗碗高6.8厘米,口径17.8厘米,底径6.4厘米。圆唇,敞口,曲腹,内圜底,圈足。灰白色胎,质较粗。青釉呈姜黄色,木光,内施满釉,外施半釉。碗内饰印花水波莲荷茨菇纹

十里窑场——黄堡耀州窑遗址

(责编:刘江南(实习生)、张葳、张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