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宾满族素有祖先崇拜的传统,在较早时期,这一传统被涵盖在满族的古老宗教萨满教之中。后经清朝官方的规范,满族的祭祖活动逐渐习俗化、仪礼化。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颁布的《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对满族的萨满教进行改造,形成了包括祭祖、祭天、换索和背灯四个祭项在内的宫廷祭礼。这一模式得到了满族民间纷纷效仿,构成了民间家祭的基本模式。
在历史逐步演进的过程中,满族的祭祖习俗在原有家祭的基础上,也整合了一部分汉人的家谱文化,这与满族的八旗制度是分不开的。在八旗制度下,家谱是官职爵位世袭、人丁身份地位的主要证明和重要凭证。完成于乾隆九年(1744年)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对满族民间的修谱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过去的个别家族修谱扩展到家家修谱,出现了清朝历史上的第一次修谱高潮。满族修谱多取在龙年、虎年或者红鼠年,取龙腾虎跃、人丁兴旺之意。家谱修成之后,各家族每隔12年左右就要续谱、拜谱。
新宾满族的祭祖习俗即是在上述两种文化要素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习俗在每逢龙、虎或红鼠年各家族续谱祭祖活动中表现得尤为充分。新宾满族民众一直重视对祖先的祭祀,他们试图通过祭祀那些古老的祖宗板(神位)、祖宗匣、家谱以及各种民族神灵,以期实现对祖先的祈福与沟通,从而获得某种精神力量,得到慰藉与庇佑,使家业昌盛、人丁兴旺。应该说,新宾满族的祭祖活动对于增强民族和家庭的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满族民居正屋西墙的祭祖陈设
蒸制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