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名祖赐名

2018年05月11日15:16  
 

抚顺之名首载于史册,始于明朝修建抚顺城。明太祖朱元璋曾言:“沧海之东,辽为首疆,中原既宁,斯必戍守。”明朝在取得对辽东地区的管辖权后,开始在此大规模构筑城防。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廷在高尔山下修建抚顺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在抚顺城设置抚顺千户所,隶属于沈阳中卫。此举明确了明朝在抚顺地区的军事行政建置,提高了抚顺城的军政地位。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乾隆帝在谒永陵途中,驻跸葛布街大营,咏诗“洪武城抚顺,意在抚顺我”,意指洪武年间修筑的抚顺城,是为了抚绥与顺导女真人,此意实则乾隆帝对“抚顺”之意的主观臆断。“抚顺”之本义,源于明太祖对辽东残元势力纳哈出的招抚战略。“抚顺”二字,可理解为“抚绥”“顺导”,即安抚、引导边疆少数民族服从明朝的统治,维护边境地区的稳定。

明朝时期,地处边塞的辽东地区与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为邻。为防御少数民族的袭扰,明廷从正统七年(1442年)开始修建辽东边墙。辽东边墙在抚顺境内绵延110多千米,沿线有墩台百余座,另有关隘和堡寨。关隘主要有抚顺关和鸦鹘关等,堡寨有会安堡、东州堡、马郡单堡和散羊峪堡等。各障塞之间置若星连、烽堠相望、远近相援。

除军事防御外,明廷还在辽东边境地区开放了以交易马匹等物资为主的民族贸易互市场所,称为马市。天顺八年(1464年),明朝开设了抚顺马市,与建州女真开展贸易。马市遗址位于今抚顺市顺城区前甸镇关岭村东南,占地面积约380万平方米。

当时女真各部所需要的布匹、食盐、铁锅、耕牛等生活必需品与生产资料从这里输入,同时来自女真部落的大量狩猎和采集产品,如人参、松子、蘑菇、马匹、貂皮等货物也从这里输往内地。随着马市日渐兴盛,互市时间由最初的每月一市,逐渐缩短到三日一市。入市人数从最初的一日数十人,逐渐增加到万历年间的动辄数千人,交易额颇为可观。一时间人烟阜盛,热闹繁华。喧嚣的马市是抚顺地区早期繁荣发展的缩影,也在浑河河畔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痕迹。

抚顺城、关隘与马市是明王朝在辽东地区的重要关口和物资交流咽喉,是对边疆民族执行“抚顺”政策的着力之处,也是建州女真通往中原的交通门户和吸收中原文化营养的脐带。抚顺的存在,不仅加强了民族交往,更为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来自中原的文明成果,通过抚顺这个泉源,滋养关东300年,重塑着边疆民族的志向与神采,为新的历史篇章埋下了伏笔。

明代抚顺城墙垣遗迹之二

辽东边墙示意图

(责编:刘江南(实习生)、张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