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的伊春林区,群山环抱,空气清新,充满诗情画意,但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当时这里只是一个山中小镇,全镇只有1000多户人家,住的是低矮简陋的泥草房,连一条像样的街道都没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三师(以下简称“林业三师”)两个团7000多名官兵开进伊春,依靠自己的双手,建立起新的家园。
英雄的林业三师,不仅在解放战争中攻克了座座堡垒,取得了节节胜利,而且在林区建设史上,也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没有机械设备、没有车马运力,往山坡上运木料、红砖,全靠战士们人抬肩扛;不懂木工技术,不懂瓦工技术,就请来工人师傅做指导,一边学一边干。林业三师官兵硬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和敢打硬仗的精神,破解了种种难题。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边建设,边生产,为全面开发建设新型林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开赴小兴安岭的林业三师
林业三师官兵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了大胆革新。山上一段实行拖拉机集材,取消牛马套子;山下一段实行小火车运输,停止水运生产,逐步把木材生产手工作业变为机械化作业,把运材方式由水运变为森林铁路运输,季节作业变为常年流水作业,将林区木材生产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步入了机械化常年作业的新时期。木材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林区交通条件更为便捷,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也大大地改善了。
林业三师的进驻为伊春林区的大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在“一次创业”中,林业三师广大官兵充分发扬了顾全大局、团结战斗的革命精神,与国家建设和林区的发展同命运、共患难,胸怀全局,万众一心。他们作风朴实、任劳任怨、生活俭朴、淡薄名利,不计兵民身份,不讲条件待遇,克己奉公、无私无畏,靠着单帐篷、木刻楞、高粱米、大碴子和微薄的津贴及开发林区、建设国家的大局意识和崇高境界,在为林区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为林区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奠定了“伊春精神”的基础,为林区的开发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林区腹地的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