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近代沧桑

2018年05月11日11:52  
 

小兴安岭一直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生活在这里的满族先民把大片原始森林称为“窝集”(满语“大森林”之意)。清朝统治者在这里长期实行封禁政策,严禁汉人入垦,一直到清朝末年,白山黑水之域仍是“树木参天、绵绵延续、横亘千里、不知所极”的原始森林景观。

19世纪末,除沼泽地外,小兴安岭到处都是茂密的森林。1895年,清政府全面弛禁,实行开放,小兴安岭原始森林开始得到开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加紧对我国东北森林资源的掠夺,采伐量不断增加。据统计,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我国东北三省的14年间,采取“拔大毛”的采伐方式,掠夺小兴安岭林区的优质木材达上亿立方米,破坏森林面积竟达数百万公顷。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富有抗争精神的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小兴安岭成为东北抗日联军主战场之一。伊春市作为革命老区,东北抗日联军的三军、六军等部在此坚持抗战长达14年,给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

从某种意义上讲,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是一部悲壮史。日本军国主义为牢固占领东北,不断向我国东北增兵,1932年总兵力约7万人,到1938年,日本侵略军在东北的兵力近20万人,到了1942年底,日军兵力达到了76万人。东北抗日联军从无到有,至1937年10月,发展到11个军,3万多人,加上当时尚未加入东北抗日联军的零星抗日队伍,总数也不过4万人。所以说,东北抗日联军是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困难条件下,独立自主地进行抗日游击战争。东北抗日联军将士们不仅要同凶恶的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还要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1940年以后,抗日联军为了保存实力,坚持东北的抗日斗争,除留小股部队开展游击战争外,大部分队伍都退到苏联境内进行整训。而佛山县(今嘉荫县)就是通往苏联的国际通道,抗日联军将领赵尚志等人几次进出国境,大都是通过佛山县。

伊春林区还是中共北满省委所在地,为北满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许多重要指示在这里做出。

抗联军校纪念碑

(责编:刘江南(实习生)、张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