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黔西南布依族:特色鲜明的文化范本

2018年05月11日14:10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黔西南州的布依族地区正好分布在南、北盘江之间的地带,在北盘江中游与安顺的布依族区域隔江相望,在南盘江下游及红水河与黔南州的布依族区域相连。据2010年国家人口普查数据,贵州省的布依族有251.06万人,约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87.47%,其中2010年黔西南州布依族户籍人口数据显示为77.3万人,约占贵州省布依族人口的30.79%。

布依族月琴弹唱

黔西南布依族信仰比较多元化,崇信对象既有神灵和鬼灵,也有祖先神灵(如报陆陀、摩陆呷、母神、二十四圣母、十二神母和祧祭三十六神等,以报陆陀、摩陆呷、母神最为重要)。在其信仰文化中,既有传统的傩坛信仰,也有传统的布摩信仰,以及对于一系列自然神灵的信仰。这些信仰文化皆与民族民间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密切相关。比如“三月三”“ 报笨”等。

欢乐的布依族“三月三”

至今,黔西南布依族村寨中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乡规民约制度文化形式。如一些乡规碑刻等文物古迹,就是布依族村寨实行乡规民约制度的见证。此外,黔西南布依族的民俗节庆活动也形成了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礼俗贯穿在民众日常生活之中。还有一系列的音乐艺术歌舞,其中都含有布依族民间礼俗内容的表达、传承过程。它们与布依族民间存在的碑刻、规约制度互为表里。

黔西南布依族传统民族节日以农历的岁时为主线展开,大部分都包含信仰观念和祭祀活动。众多的特色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也是节庆活动的内容。从活动形式看,布依族传统体育可以分为竞技型、表演型和竞技兼表演型三种类型。其中,由民间信仰中禳灾祈福演变而来的具有观赏性的竞技类的布依族高台狮灯舞、在布依戏中配合表演的布依族棍术、民间棋艺等,均是布依族竞技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节庆活动中表演歌舞是由来已久的文化传统。所以,在黔西南州布依族村寨中“歌伴舞,舞随歌”的生活场景随处可见。既有代表民间音乐之柔美的布依族八音坐唱,也具备叙事特征的布依族说唱“削肖贯”。此外还有布依戏、勒尤表演、勒浪表演、布依族吹打乐、布依铜鼓十二则、布依族婚俗音乐、布依族“谷温”、布依族小打音乐,以及来源于日常生活实践的粑棒舞、织布舞、玩山舞、糖包舞、狮子舞、打粑舞、簸箕舞、竹筒舞、打毽舞、板凳龙舞、铙钹舞、转场舞等。

布依傩戏

黔西南布依族传统工艺文化主要表现在服饰制作工艺、建筑营造工艺、糯食制作技艺、民间乐器制作技艺和皮纸制作技艺等方面。

一套完整的布依族妇女盛装主要包括头帕、上衣、围腰、腰带、短褶裙(甩裤)、裤子(有裤则无裙)、绣花鞋等大小六件套。

布依族服饰制作工艺之一——晒布

布依族的住宅与傣族竹楼相近,但是用木头做主结构,有干栏式楼房、平房和石板房。粮仓建造是布依族人引以为傲的古老建筑艺术,它的建筑技艺有其独特的样式和民族风格,有三个特点:一是仓内四周和仓底有不少透风的缝隙,有良好的防潮功能;二是想偷吃粮食的老鼠没有办法越过仓底石头隔层这道天然的屏障;三是粮仓所在地与民房有一定的距离,能减少火灾造成的危害。

布依族素有“水稻民族”之称,传统农业以水稻耕作为主,糯食制作技艺很有特色。其中较著名的有五色糯米饭、独山盐酸菜和糯米烧窖酒等。

五色糯米饭的制作

布依族人民对铜鼓有着特殊的感情,敬若神明。布依族还有传统的八音乐器制作技艺。此外,还有皮纸制作技艺,除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贞丰县小屯白棉纸制作技艺外,安龙县布依族的“竹纸”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也是典型代表。

黔西南州布依族的口头文学传统文化以布依语为载体,是其文化传承极为重要的部分。口头文学可以归纳为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叙事长诗、民歌民谣、民间说唱和童话寓言等。其中,布依族摩经、布依族民间故事、布依族叙事诗等具有代表性。

在黔西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良好。以布依族文化为主要代表的民族文化极具特色,多彩多姿,且保存完整,是中国布依族文化区域性存续不可多得的范本,也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在山地流域性文化表现上的一个重要呈现,在人类流域性文化研究和认知以及文化多样性表现中具有重要意义。

布依族山村中快乐的儿童

(责编:刘江南(实习生)、张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