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群山列屏

2018年05月11日15:39  
 

首山

首山位于辽阳城西南方向3千米处,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关于首山得名,其说甚多。得名之一,首山三面皆平川,唯有东南向蜿蜒蛇形,千山诸峰自此起。传说千山有999座山峰,合首山才得“千山”之名,首山为“千山之首”、千朵莲花山之第一山。得名之二,民国年间何景春所撰《辽阳古迹遗闻》称:“(首山)孤峰耸峙,再西即为平原,势若辽境诸峰之首然,因以得名。”即首山为辽河平原与辽东山地接合部的第一座山峰。得名之三,相传山上有一巨型手印,是唐初大将薛礼(字仁贵)随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时,“首山扑一把”而留下的,因而,首山又有“手山”之名。得名之四,当你从山的西北麓走过,你会发现,从主峰上并列延伸下来的五条山岭,俨然人的手掌形状,首山得名源于山体的形状。

首山为辽阳城的镇山,与古城命运息息相关。公元前226年,秦将李信追杀燕太子丹时便驻马首山。三国时期,司马懿在首山与辽东兵展开激战。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兵东征高句丽时曾驻跸首山。辽代,大延琳起兵反辽,首山再次成为双方决战的疆场。金代,高永昌在辽阳起事,首山依旧是双方夺取辽阳城的关键。近代,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首山会战成为决定双方胜败的决战之地。千百年来,决定辽阳城命运的战争,都与首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辽阳的锁钥之地,它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决定着古城主人的更替。

首山景色秀丽,“首峰泉瀑”为明代辽阳八景之一。明代诗人韩承训《首峰泉瀑》诗云:“首山地抱自逶迤,远望昂头似建旗。台号青云来不定,泉飞白水去如斯。因知魏将连营处,并忆唐王驻跸时。唯有城名今异旧,中原弃地使人疑。”到了清代,“首山樵唱”成为辽阳新八景之一。民国《辽阳县志》记载:“相传昔有仙人樵于山后,夜闻歌声而不见其人,山之东麓《观音阁碑记》亦载此事云。”

首山旧有几座寺院,多与云游僧人有关,他们观此地有禅林气象,遂结庵栖止。山南麓的清风寺,建于明代,清代屡次修葺,为关东著名佛刹。东麓有文殊寺,后改名为“观音阁”。历史上,许多名流显宦登临过首山。清代辽沈地区第一个文学社团“冰天诗社”的创立者之一——函可和尚,多次登临首山,留下许多诗篇。皇太极第六子高塞的诗句“高斋谈静理,远屿淡秋容。日暮还携杖,月明林外峰”,似图似画,亦俗亦禅,颇有韵味。首山也是名震辽东的才子王尔烈留下足迹和墨迹最多的地方之一,至今他撰写的联语“遵大路以遥瞻高山卓尔,扣禅关而徐步御风泠然”还常常被人们传诵。而乡贤、著名史学家金毓黻在屡登未果时,留下的“几度经过登不得,斗坛遥嘱下飞鸿”诗句,实在是他发自内心的感叹。

通明山

通明山位于辽阳县八会镇,又名“窟窿山”,海拔770米,为千山山脉最高峰,有“人人都说千山仙人台高,仙人台才到通明山的腰”的赞誉,传说是千山遗失在外的第1000朵莲花山。通明山山体面积8平方千米,植被率90%,是一处集生态观光、登山探秘、宗教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自然景区。通明山景区峰奇岭峻,峡谷清幽,溪水潺潺、云雾缭绕。四时景致各有不同,有“辽南小黄山”的美誉。山上青松荫蔽,岩石瑰诡,崖壁峭峻,各逞姿态,真是大自然的神功造化。崖边涧畔,葛萝蔓引,苔藓密布,野花草药,不可胜数。四周山麓,是连片的南果梨树。每年五月初,梨花盛开,一片雪海,点缀在青山茂林之间;八月,梨子成熟,黄中泛红,满树陆离,香气袭人。抬头向山顶望去,一峰凌空起黛,斗绝矗立于万仞之巅,云气蒙蒙,岩岫在明灭有无中。站在山顶远眺,可以清晰地看到千山仙人台风光。

景区内有窟窿洞、八戒峰、双蜥峰、四兽石、鹰石、老君峰等景观。主峰虹峰东侧半山腰有一悬空半月型透亮石洞,传说是唐将薛仁贵随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时一箭定乾坤,箭矢穿石而过留下的石洞。每当夕阳西下,落日余晖透洞而出,红霞润染,满目金光。据此,人们称这座山为“窟窿山”,后来改称为“通明山”。

大黑山

大黑山位于辽阳县甜水满族乡境内,距离市区约60千米,因主峰四季云雾缭绕难见真容,加之植被覆盖率高,山体呈黛色而得名。山体面积31平方千米,植被覆盖率达92%。主峰海拔1181米,为辽阳境内最高峰,与坐落在丹东凤城市境内海拔1177米的白云山遥遥相对。大黑山是兰河的源头,滚滚兰河水曲折蜿蜒于大黑山峡谷之中,奔流不息。因其所处地理环境复杂,山高林密,地广人稀,使得原始植被保存较为完好,成为野生动植物的乐园。山上植被茂盛,树种繁多,高则遮天蔽日,低乃交织丛生;奇花异草俯首即是,野生动物穿梭于绿谷碧峰之间。每年雨季,峰顶云雾缭绕,难见其全貌,秋季的红枫林海更是远近闻名。夏秋及冬初,早晨登上主峰可见云海,云卷云舒,壮阔抒怀。天桥沟、静水潭、炮台山、龙头泉等景点点缀其间,步移景异,美不胜收。大黑山野生珍稀植物随处可见,每年生产龙牙、大叶芹等山野菜百吨以上,人参、天麻等药材近百种。

大黑山所处的甜水风景区还有一座历史名山摩天岭,摩天岭风景区内山势险峻,怪石嶙峋,奇峰异树,比比皆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在突破鸭绿江江防后迅速东进,企图攻占摩天岭,打通辽阳东路,进而占领沈阳,“取奉天度岁”。辽阳守军在提督聂士成率领下,堵岭御敌,打破了日军的战略意图,取得了甲午战争中唯一的防御战胜利。不仅如此,聂士成还以摩天岭为依靠,雪夜奇袭连山关,大长了我军锐气。

山间泉多水丰,瀑布悬垂,以响水峪最为著名。因山溪奔流、瀑布水泻, 水声轰鸣,而有“响水峪”之称,这是甜水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远处山下的甜水塔湾古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辽代,融契丹文化与汉文化、佛教文化于一体,历史悠久,声名远扬。

华表山

华表山属长白山余脉,由横山、天船山、棒槌峰、石人峰、红砂岭、叠翠山组成,与太平山、纱帽山相连,位于辽阳县寒岭镇与弓长岭区交界处,素有“盛京东南第一山”之称。《大元一统志》记载:“华表山,俗呼为‘横山’,因丁令威化鹤得名。”因其横陈于太子河南岸,阻隔了汤河、兰河两大水系,在唐代之前称为“横山”。金元之后称“华表山”,而当地村民则称“东大山”或“西大山”。华表山主峰位于寒岭镇邱家堡子村,海拔570.6米。闻名遐迩的华表柱矗立在群峰中部海拔513.8米的山脊上,乃是一巨大磐石之上的石柱。据村民讲述,峰巅岩石下有洞穴一处,内有石床。相传,丁令威化鹤归来后在华表山的神洞中悟道修行。现山中尚有神洞、天泉、华表刻诗等丁令威遗迹可寻。

华表山山体庞大,跌宕起伏绵延数十里。山中林木萧森,植被极佳,针阔交混,覆盖整个山体,属原始次生林。华表山东麓,沟谷交错,天然得法,脊梁排列,生成有序,险秀奇峻集于一身。西麓山坡平缓,树木丛生,50余种针阔叶树种交混在一处,数百种药材、30多种野果分散于林间,奇花异草、珍稀山菜布于山坡岗峦。狡兔藏于其间,野鹤栖身古树,千年古松,万年奇石,蔽于林间,真是“鬼斧神工,景自天成”,集幽、静、雅、美于一体,无愧于“无峰不奇,无水不清,无石不怪”的评价。沿草庵寺西南拨草寻径,有旧时修造的石磴道逶迤曲折于丛林怪石之间,通向山顶。又有草绳粗细的一股山泉,顺着小径,在草间石上流淌,时作淙淙声响。山腰上,有石崖高耸如屏,中间豁然洞开,宛若天然门户。其上有平地,中有水塘一口,山泉所汇,常年不竭。平地间尚见一道石砌墙基,苍苔斑驳。此处避风藏水,当是早时驻军居所无疑。

龙峰山

龙峰山风景区位于辽阳县下达河乡,距辽阳市区约35千米,在汤河水库风景区以南,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龙峰山山奇水秀,环境优美,千年古刹掩映林中。

景区内的龙峰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相传,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征辽东时曾在此屯兵,并留下了许多古老的传说。此后,龙峰寺经历了多次毁圮与修葺。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四月,时任辽东总兵李成梁为祝贺恩师佟登大寿,重新修复龙峰寺。龙峰寺在“文革”期间被毁,后于1995年重建,乾隆皇帝的第八代玄孙——北京正慈精舍主人爱新觉罗·毓丛将其世代珍藏的5颗舍利子赠予该寺。2001年,这里建成了东北地区仅有的一座佛舍利塔,当时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了“释迦佛舍利子托天宝塔”的塔名。佛舍利塔为八角白玉石塔,高21米,八面塔身雕琢十尊佛像,集汉、藏、印风格于一体。

龙峰山自然风景优美,山清水秀,奇石异树比比皆是。金刚山上龙头峰,白天日光镀金身,晚上月光映龙鳞。拾级而上,南可见山峦相叠,状若孔雀开屏;仰视北面,有“金刚力士”“金蟾迎旭”“犀龟望月”等天然美景。近寺旧址,双峰耸峙,云雾缭绕。近观白云洞,仰望迎客松,远望卧佛山,俯视九龙河,处处美景。人头峰、卧狮峰、一线天、鹰嘴松等金刚山28处自然景观鬼斧神工,令人称绝。圆通宝殿、白云洞天、东西配殿、斋堂、仙人桥、龙佛堂、天王殿、钟鼓楼、山门等人文景观独树一帜,别具匠心。

首山

清风寺之春

傍晚时分通明山下炊烟袅袅

通明山

大黑山秋景

华表山中大瓦寺

龙峰寺之巅

龙峰山景区平面示意图

龙峰寺全景

(责编:刘江南(实习生)、张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