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龙动物群”又称“兴义动物群”,是指产于贵州省兴义市及邻近区域中三叠世晚期地层的化石生物群,以“胡氏贵州龙”为主,包括幻龙、欧龙、碷齿龙等海生爬行动物,并伴生大量鱼类及菊石、双壳类、腕足类、虾、海百合、牙形石等多门类动物化石。
贵州龙是我国最早发现、研究并定名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也是原始鳍龙类在亚洲的首次发现。贵州龙与肿肋龙科经常被分类于幻龙目,或是被列为鳍龙超目的原始、独立支系。贵州龙动物群种类繁多、化石丰富、保存完好,且分布广泛,在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云南富源县的各地都有出露,已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动物群之一。
贵州龙动物群化石发掘现场
贵州龙动物群中已研究定名的海生爬行动物和鱼类列表
贵州龙最早在1957年5月由地质部陈列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前身)的胡承志先生在今兴义市顶效镇大寨村浪慕山发现,随即采集了8块化石,交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杨钟健教授研究。他识别出这是一种从未命名的肿肋龙化石,为纪念提供者胡承志,将其命名为“胡氏贵州龙”,地质年代为中、晚三叠世。此后,国内科研人员在同一地区又发现了不少鱼类化石。1995年4月,其中226件被定为国家级珍贵文物,同年5月21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以《世界罕见的重大科学发现,贵州龙化石被认定》作报道后,国内外广播、电视、报刊亦作了大量报道,从此贵州龙成为声名远扬的大明星。
贵州龙化石
中华真颚鱼化石
如同其他鳍龙类,贵州龙是高度适应水生环境的动物。尖形头和锐利牙齿显示它们是水生动物,并以鱼虾为食。尺骨与腓骨粗短,趾骨细长,为游泳的典型特征。此外,贵州龙缺乏胸骨,前肢略呈鳍状,显示其在运动时,前肢发挥较大的作用。但四肢原始,未特化成鳍状;身体横宽,神经棘低,颈长、尾长,这些体形特征均反映出它并不完全适应海洋生活,其生活方式可能与现在的海狮相似,通常在浅海近岸、局限海及潟湖等区域生活。
此后,在2009—2012年,对兴义动物群的化石储集层及其上下地层序列进行了系统规范的测量和记录。通过发掘工作,出土了数量巨大、门类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另在化石层中部及上覆地层中发现多层菊石和双壳类富集层。
小型贵州龙化石与1元硬币大小的比较
贵州龙动物群的发现与大量发掘,使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好和丰富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的三大类群,同时还拥有相对完整的三叠纪早、中、晚系列鱼龙类和鳍龙类标本,以及中、晚三叠世海龙类系列标本。对于搞清楚三叠纪所有海生爬行动物的分布和迁徙方式有重大意义。
三叠纪地层中的完整海龙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