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令威修道化鹤传说不仅出现在辽阳,在辽宁鞍山也有流传。不仅如此,这则传说还广泛播布于江南地区。如安徽当涂灵墟山、江苏丹阳、江苏苏州、浙江诸暨、江西武宁、江西樟树、湖南醴陵等,这些地方至今还留有丁令威炼丹修道的痕迹和丁令威化鹤的传说,一些地名也显示出与丁令威丝丝缕缕的联系。
丁令威传说对中国文学有所贡献。在小说方面,明代短篇平话《西湖二集》里面的西湖吴山道士丁野鹤,能剪纸化鹤,并变鹤坐化而去,处处显露出丁令威的影子。《金瓶梅》《续金瓶梅》也因作者之谜与书中谶纬,而与丁令威扯上了干系。丁令威化鹤的传说自然也融进了蒲松龄的创作中。《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为《叶生》,描写文采卓异却屡试不第的叶生,受到县令赏识和资助,死后灵魂化作人身相随的故事。在这里,县令就是“关东丁乘鹤”
到了近现代,何其芳先生、郭沫若先生都有关于丁令威化鹤的文学作品演绎,极大地丰富了这一传说的意蕴。在诗词方面,与之相关的历代诗词作品就有近500首(不含朝鲜使臣撰写的相关诗词),是所有歌咏仙道和鹤中最多的。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庾信在《诗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中有“道士封君达,仙人丁令威。煮丹于此地,居然未肯归”的诗句。这是目前已知最早记述丁令威的诗,此后历代诗文中频繁出现丁令威的名字。如杜甫的《卜居》诗:“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珪”;欧阳修《采桑子》词:“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王维《送张道士归山》:“当作辽城鹤,仙歌使尔闻”;元好问《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韵赋十首》:“大似丁令威,归来叹墟墓”;陆游《累日文符沓至怅然有感》:“辽天华表苍茫里,千载何人识令威”,等等。就联语而言,丁令威化鹤飞升的传说,为挽联艺术注入了祥瑞的内涵,也在人们面对死亡时有了更多人性关怀的成分。
传说对道教文化有所贡献。“羽化登仙”是所有修道者的终极目的,然而登仙者却并非都能够达到羽化的程度,丁令威化鹤则完成了中国文化对这一词汇的完美诠释。其修行化鹤,随意飞升,真正做到了“羽化登仙”。
传说也是对中国美学的贡献。丹顶鹤头顶朱冠,步态优雅,气质高贵而清雅,很早就被人们认为是有德行的禽鸟。在王乔鹤、扬州鹤、黄鹤传说中,鹤的作用还只是往来于仙境和尘世之间的仙人座驾,而在丁令威的传说当中,神仙的形象已经变成了美丽的仙鹤,鹤在中国美学史上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仙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