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探路者”联合创始人王静:从丘陵爬到珠峰

人民网记者 李慧  实习生 曾丹

2016年05月18日18:07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探路者联合创始人、女登山家王静做客人民网 (人民网 蒋建华 摄)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梦想和勇敢,就是一种能力。”、“ 你可以不登山,但你总会遇到自己的那座‘8000米’;你可能不知道正确的路,但你总会发现路由心生。”、“ 重要的不是你现在的位置,而是你将向哪个方向移动。”这是“探路者”联合创始人、登山探险家王静在《静静的山》书中的几句话,每个字都让你真切体会到她从山脚抵达珠峰、从餐厅服务员发展为上市公司联合创始人、从仰视变为俯视,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点击进入访谈页面

  从娘胎里就开始爬山

  王静出生在四川农村的山沟里。在她小时候的印象中,认为妈妈非常勤劳,怀着她时就在地里干活,所以她认为自己是从娘胎里就开始爬山的。后来有一个懂地理的人告诉她,自己所爬的“山”其实只是一个丘陵,并不是一座山,那个时候她突然觉得自己是井底之蛙。没有走出去,根本无法知晓天有多高、地有多广。

  初中毕业后,因为非常喜欢小孩和美术,王静如愿考入了心仪的专业——幼师。而在读书期间,正巧遇到一个单位来招聘,她背着父母去应聘并被选中。于是,十八岁那年,她不顾父母的阻拦,毅然决然地离开从未走出过的家乡,立志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精彩。

  第一份工作是餐厅服务员

  王静介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是去餐厅做服务员。从端盘子到服务员领班,再由迎宾领班到收银台工作,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始终记着自己只有初中毕业文凭,自己必须要更努力。于是,她报考了一个秘书函授班,同时学习电脑,并在这个期间,认识了现在的丈夫盛发强。由于两个人都非常喜欢户外运动,并且都看好一个产品——可折叠的、并可快速开收的帐篷。她和丈夫一起学习创业,从1999年开始,真正建立起“探路者”品牌。

  从1999年到2009年,经历十年的发展,“探路者”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王静说:“到目前为止,‘探路者’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已经是连续七年销量第一。” 很多人说,兴趣和爱好要分开,王静并不认可:“我一直很快乐,虽然创业确实很艰辛,但是创业带来了成功和收获,也给了我很多惊喜。”

  孩子称:妈妈太疯狂!

  2014年攀登珠峰,她曾遭遇巨大雪崩。还剩下地球九极的倒数第二站,她不愿意放弃。于是她重新组队,从大本营飞到了6450米,之后整个队伍要修路,难度是巨大的。最后,因为没有路到珠峰最难最高的部分希拉里台阶,于是她和三个夏尔巴人(中尼边境上的跨国民族)徒手爬上去,创了人类登顶珠峰的最晚时间纪录。

  王静讲述,她经常瞒着父母和儿女去登山,等到真正完成后才告诉他们实情。她的孩子说:“妈妈你太疯狂了!”她笑一笑说:“我的孩子在7岁和9岁的时候,和我去过乞力马扎罗山,11岁的时候和我登上了海拔5000多米的四姑娘山。这些不仅仅是体育爱好,里面包含着对孩子的教育、对团队的协作精神、对团队的包容,尤其当你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你如何相处和平衡,都是考验。中国缺少自然教育,既然我有这样的机会,就要带着他们去走走,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登山,只因骨子里的喜欢

  因为骨子里的喜欢,从2007年至2014年的七年中,王静九次登顶8000米雪山,其中三次登顶珠峰。2014年,她用143天完成了挑战地球九极(7+2)活动,成为世界上完成此探险项目用时最短的登山探险家。

  回忆起第一次登上珠峰的感受,王静说:“两个字,心酸。这是很难想象的。你会看到,多少人为了想站在这里,可能失去的是生命。而当我第二次登上珠峰,我看到的更多是环境。”之后第三次登顶珠峰,并且在尼泊尔成立公益基金——珠峰未来公益基金,王静坦言正是为了关注珠峰周围的夏尔巴孩子教育和珠峰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

  “下一座山是哪里?”“是心中的那座山”王静开心地说:“上个星期我收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发来的录取邮件,我会在哥大学习一年。这个月,我会发布我的第二本新书,我也会再次前往珠峰,从珠峰大本营跑42公里的马拉松下山。我觉得,一路走来,不要在乎自己的起点在什么位置,而是向哪个方向移动,并且一直坚持下去。”

 

  相关链接: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喜欢关公,也爱秋瑾

  青年舞蹈家刘岩:我不能走,但不妨碍我的奔跑

  导演王潮歌:请让我爱上你

(责编:李慧、王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