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英(1909-1941.10)
高凤英,原名云吉祥,蒙名德勒登,1909年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旗保合少一个蒙古族农民家庭。1929年,在姐夫佛鼎的启发、教育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走上革命道路。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4月,与毕力格巴特尔等一起赴蒙古人民共和国党务学校学习。1935年春,奉派回国从事地下工作。他化名高凤英与毕力格巴特尔在归绥城北门外和合桥开杂货铺,在旧城南柴火市经营肉食店,以掩护和接应地下工作人员,并负责对上级的联络工作。同时,还与在北平从事地下工作的吉雅泰密切配合,搜集了不少日伪军事情报。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张家口、大同、归绥相继沦陷。危难之际,中共党员杨植霖与刘洪雄决定尽快建立自己的武装。为此,高凤英等秘密潜入归绥,执行策动伪军反正任务,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最终以“大青山抗日总司令部”的名义,成功地策动了一批伪军反正。高凤英将这支武装带到大青山,进行改编,开展抗日游击斗争。1938年春,在为部队购置武器配件时被捕。被捕后,他宁死不屈,顶住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咬定“我是庄户人”,敌人只好将他交保释放。1938年6月,高凤英与杨植霖等几经周折组织了蒙汉抗日游击队,战斗在归绥周围、大青山南麓。期间,他为稳定游击队中的蒙古族战士,促进蒙汉团结做了大量工作。10月,蒙汉抗日游击队与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会师以后,他仍留在归绥附近从事情报工作。1939年,高凤英奉调到归武边区地方动员委员会做群众工作,在动员群众、筹集军需物资、侦察敌情、搜集情报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1940年秋,高凤英奉调回绥西,接替李森担任蒙古族游击队队长。为了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他带领部队在万家沟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并积极配合指导员对部队开展政治教育。通过整训,部队的军政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此,他带领蒙古族游击队,转战在大青山区和土默特平川,不仅多次配合主力部队作战,而且出色完成了独立作战任务,为动员蒙古族群众抗击日寇,做了大量的工作。
1941年下半年,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高凤英带领蒙古抗日游击队担负了掩护绥察区党委、绥察行署机关和绥西地委、专署的任务,经常活动于绥西万家沟一带。10月27日,高凤英与绥察区党委社会部长王聚德带领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和游击队员,在万家沟小火烧游击队营地宿营。由于叛徒告密,日寇出动12辆军车,满载日伪军包围了小火烧。28日凌晨,敌人以猛烈的火力袭击游击队的宿营地,高凤英果断指挥,奋勇反击,但因敌众我寡,弹尽援绝,高凤英、王聚德等12人英勇牺牲,时年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