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采访英烈邓惠中的女儿邓叶芸。(于红林 摄)
“妈妈也很想你,但是国家的土地被日本人占领,孩子们遭到杀戮。为了救他们,也为了你们能有好的生活,我们要暂时分开。你们吃点苦,忍耐一下,胜利了就有好日子过。”83岁的邓叶芸在谈到母亲邓惠中时,对记者回忆说。
10月15日,人民网“寻找历史记忆 缅怀抗战英烈”采访团来到位于吉林长春的邓叶芸老人家中,听她讲述母亲的英雄经历。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邓叶芸的父亲邓福谦到延安抗大学习,后在晋察冀地区参加游击战。母亲邓惠中在1939年加入共产党,并以教师身份深入农村地区,组织发动群众抗日;后在解放战争中参加华蓥山地区的岳池、武胜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捕入狱,在重庆“渣滓洞”与二儿子一同被害。邓惠中也是小说《红岩》当中“双枪老太婆”的原型之一。
国家生存死亡之际 不能袖手旁观
1938年,邓叶芸的父亲从重庆坐船辗转去了延安。长期受进步思想感染的母亲邓惠中也很快加入中共地下组织的工作中,离开了位于县城的家,来到大山农村的学堂教书,并依据自己建立起来的群众基础,创办夜校,发动农民抗日。
当时的邓叶芸只有五六岁,她还有一对双胞胎哥哥,三人相依为命,独立生活。“有时候妈妈的工资没有及时,家里就会断粮,饥一顿饱一顿,”邓叶芸开始对母亲不理解,“妈妈怎么就这么忍心,不回家照顾我们?”
母亲告诉她,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不能袖手旁观。之后邓叶芸也逐渐理解了母亲,“妈妈不仅爱她自己的孩子,也爱全中国的儿童。”
进步思想造就传奇英雄母亲
邓惠中原名叫张惠中,从小就希望争取女性自由和解放。受当时重男轻女的旧习影响,张惠中父亲不让她学文识字,但是丈夫邓福谦一直支持她的学习。所以她在考入女子师范学校后报到的第一天,就把名字改成了邓惠中。
抗战胜利后,邓惠中曾将供给孩子们阅读的进步书籍放到了咸菜坛子里,隐藏盖在干咸菜之下。邓叶芸从小就看儿童团之类的册子,逐步受到进步思想熏陶,并在十五岁的时候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8月的一天,邓叶芸的二哥邓诚被捕,母亲邓惠中化装回到家中后被叛徒出卖,最终全家被捕。他们都经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没有泄露任何党的机密。11月,邓惠中与江竹筠(江姐)等共产党员在重庆英勇就义。
“一个看监狱的人,给我捎来一个条子。妈妈写的:快要过冬了,我已经请你表娘给你做了一件棉袄,你过冬是不成问题了。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生活”,“从那以后再没见到我妈妈。”说到这里,邓叶芸老人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人民网前方报道组:孟嘉、王先进、于红林、张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