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强国新闻>>新闻热点
人民网>>强国新闻>>正文

“敬礼老兵”史保东:抗战的精神就是革命到底

——人民网“重走抗战路”记者团采访抗战老兵史保东

2015年10月16日16:46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记者采访抗战老兵史保东。(于红林 摄)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台上,史保东全程起立敬礼,获全国网友点赞。(资料图)

在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台上,一位抗战老兵全程起立向行进中的受阅方队敬礼,引起全国网友的大量转发和点赞。一下子,“敬礼老兵”史保东火了。10月15日,人民网“寻找历史记忆 缅怀抗战英烈”采访团来到老兵史保东位于吉林长春的家中,对他进行了采访。

1926年出生在江苏泰兴的史保东,1940年8月参加新四军,打过反清乡反扫荡及对日伪大反攻等数十次战斗、战役,有力打击和消灭了敌人有生力量。因作战勇敢,1942年和1945年,史保东获战斗模范奖章各一枚;1956年被授予抗日自由奖章。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为史保东等30位抗战老同志颁发抗日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能够参加抗战胜利阅兵,习主席亲自给我颁发纪念章,是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一件事。”见到记者团到来,老人家马上换上天安门观礼的军装,戴上了纪念章。

“没想到,我都没想到,看到咱们解放军雄赳赳气昂昂的形象,我就自己站起来给他们敬个礼。”谈到阅兵观礼,90岁高龄的史保东精神矍铄,一脸自豪。

手榴弹和大刀是我们打鬼子的主要武器

谈起抗战打鬼子,史保东兴致颇高。由于当兵的时候岁数比较小,分配给他一个“马拐子”短枪,而且没有子弹。“一个班上十几个人,四五条枪,还都是汉阳造,还有老套筒,清朝时候出的枪,子弹也很少。手榴弹是我们的主要武器,另外每个人一把大刀。大刀都能砍人,约有四五斤重。”史老说,抗日战争他打了五年,那时候的武器装备主要靠缴获,他缴获最好的是日军的小钢炮、六零炮,“跟现在的检阅部队比起来,那就是天上和地下”。

“看到我们的这个导弹啊,装备啊,非常高兴,这是我们国家的强大。现在哪个帝国主义国家再像过去日本人欺负我们中国人,那是办不到的。”史老的话铿锵有力。

一天两次战斗 兴化托儿头之战最激烈

“打日本鬼子最激烈的时候,一天打了两次。”1942年,史保东所在的新四军部队驻扎在兴化县托儿头村,与日本军队在一天内进行了两次战斗,战果颇丰。

这天上午,一艘日军钢板船从兴化县城调来,史保东所在部队奉命追击,但日军开船冲了出去,没能堵住。下午四五点钟左右,新四军在驻扎地吃过晚饭后,正要准备转移,两艘日军钢板船进入到托儿头,载着约六七十个日本兵。他们想要通过血洗这个村庄的老百姓,对新四军进行报复还击。日军从河边下船后,经过一片稻田地,史保东他们此刻正好分散在河的南北两侧,形成一个有利作战条件,便以步枪、手榴弹为主要武器,南北夹击。战斗打到六点多钟,日军撤退。新四军共击毙20多个鬼子,缴获了部分武器,还有一把日本军官的指挥刀。但新四军也付出了很大伤亡代价,牺牲了一个排长、两个班长和多名战士。

“打仗就是靠年轻” 抗战神剧不现实

史保东第一次打仗的时候,当兵还不到两个月,吃不饱,穿不暖。“当时实际一天就是八两粮食,你够吃不够吃就这么多。也没啥菜,有点咸菜,搞点白菜烧汤。像荤菜,一个月改善这么一次就算不错。”

史保东在抗战中负伤两次,其中1944年在大岗战斗(兴化与盐城交界)中,因封堵日军的下乡扫荡未能成功,在撤退途中被日军三八式步枪击中。子弹从背部进,胸部出,造成肺部重伤,他顽强地活了下来。“打仗就是靠年轻”,忆当年,老人很是感慨。

史老的家位于长春南湖边一栋普通住宅的顶楼,没有电梯,上下楼梯很不方便,不少年轻人爬上顶楼后,已经气喘吁吁。年至九旬的他依然身体硬朗,步伐矫健,“我在天安门观礼的时候,他们叫我坐下休息,我一点也不感到累”。平时,老人家每天早上都会出门沿湖散步,一圈转下来就是7里半,“走路是我最大的锻炼”。

谈到电视节目,史保东更喜欢战争、历史题材的片子,有的抗战电视剧“人牺牲了还能蹦起来,打死了还能蹦啥啊?”“子弹打出去还拐弯,那都不现实。”

年轻人不要忘记历史 “我也不能吃老本”

“那个时候的精神很简单——革命到底!为革命,牺牲了也是光荣的!”在回答人民网网友的提问时,史老的话语让人敬佩。

史保东说,他从小就养成了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我现在活到九十岁了,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四次负伤没有把我打死,我就感觉非常不错,打死我,也非常光荣。”

作为一个战功赫赫的老兵,他始终不忘对自己提要求,称还会继续发挥革命思想和余热,多做奉献,“我们也不能吃老本。”

“希望我们的年轻人能想到现在祖国这么强大,生活这么幸福,来之不易。不忘以前的历史,通过自己的思想和工作为国家多做贡献。这是我们老一辈革命战士的心里话。”史老的眼神里透露出对年轻一代的热切希望。采访结束前,他再次以军礼的形式向抗战胜利70周年致敬,向历史和人民致敬!

(人民网前方报道组:孟嘉、王先进、于红林、张彪彪) 

(责编:陆加杰、王喆)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强国社区今日热点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