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红木

来源复杂 进口“新红木”带来挑战

张 丰 翟聪聪

2015年01月05日10:49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进口“新红木”带来的挑战

  进口“新红木”带来的挑战

  上海吴淞局今年从奥氏黄檀木中截获有树蛙、象甲、鱼藤跗虎天牛等多种外来生物,其中钻蛀性有害生物包括天牛科及幼虫、小蠹科及幼虫等共计16批次。面对复杂的疫情,检验检疫人员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检疫措施,加大检疫除害处理力度,加强对木材进口企业的后续存放、生产方面的监管,确保了进境原木的检疫安全。

  树蛙

  天牛幼虫

  2014年,上海吴淞检验检疫局共受理报检分拨货奥氏黄檀木材37批,重量为113.285吨、数量为172.672立方米、货值达409202美元。由于这一木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奥氏黄檀的价格也逐渐攀升,目前的市场价格每吨已经升至为1.3万至1.5万元,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作为深受人们追捧的红木品种之一,当前进口的奥氏黄檀木原木携带的疫情风险也是比较高的,应引起检验检疫部门的高度重视。

  来源很复杂 检疫风险大

  简单的说,“红木”50年以上才勉强算做成材,不同树种成材的时间从几十年到几百年更是不同,但是由于市场对奥氏黄檀类的“红木”需求量激增,国外的发货人为获利而不择手段,也经常出现不法分子盗伐红木谋取暴利的报道,因此原木来源复杂、品质良莠不齐。

  从吴淞口岸进境的奥氏黄檀原木来看,整体状况可以用“脏乱差”形容,数量最多的是未成材木,这些年幼的小树未成材就被砍伐了,大多被砍去树皮,裸露的木质部分可以看到天牛幼虫等钻蛀性害虫留下的虫道,充其量算作是“红木”中的次品。

  品质较好的陈年原木,多数是旧房子拆下来的门框房梁。还有带树皮的朽木和腐木,多数树干部分已被完全蛀空,树洞内堆积有泥土树叶等残留物,可以说就只剩下树皮了。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些来源复杂的奥氏黄檀,携带泥土等禁止进境物,且原木上外来生物较多,给检疫工作带来了不小挑战。

  最后一道岗 现场逮树蛙

  今年夏天,一批奥氏黄檀木在吴淞分拨货监管仓库整箱拆箱后申报检疫。第一眼看到这批原木时,有数十年动植检经验、被大家称为“老法师”的老阳同志皱起了眉头。木箱很大,包装严实,外面又包裹了一层塑料薄膜,箱内湿度较大,便于有害生物的存活。一人多高的木箱,打开查验都困难,怎么完成检疫工作呢?

  刚刚打开木箱外面包裹的塑料膜,一只黄色的蛙类爬了出来,一旁的协检员惊呼:“是不是东南亚的有毒树蛙?”

  大家都了解东南亚有些种类的树蛙有毒,所以比较小心。老阳也不敢马虎,赶紧将这只可爱的小蛙“请进”样品袋,还特意在袋子上刺了几个洞。老阳隔着透明的袋子仔细观察着说:“脚掌上有吸盘,应该是树蛙,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有毒。”后来,经植检实验室鉴定为树蛙的一种。

  夏日的阳光分外耀眼,炙烤在检验检疫人员的身上,检疫人员在闷热并散发着腐木气味的木箱中,仔细地搜索着……现场查验工作累不累、苦不苦,有着多年现场查验经历的老阳最有发言权:“苦和累,无所谓,现场查验工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这是进入国内市场的最后一道岗哨,咱们可马虎不得。”

  相关链接

  在国家标准GB/T 18107-2000《红木》中,木质优良的奥氏黄檀,隶属于蝶形花科黄檀属,归为红酸枝木类,也有“花黄檀”、“差紫黄檀”、“紫黄檀”、“榄色黄檀”之称。为了区别于交趾黄檀“老红木”,也有人称之为“新红木”,主要生产于缅甸、泰国和老挝等低海拔混交林中。上海吴淞口岸进口奥氏黄檀木均来自泰国,原产地为老挝,每一批次的进境奥氏黄檀木用1个至3个木箱装载,以原木居多,少数为粗加工板材,且多与原木混装在同一木箱中。

  《中国国门时报》

(责编:孙红丽、唐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